干部要自念“禁锢咒”避免轻赴“鸿门宴”

家乡区县: 山西省原平市

饭局,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方式,却因与公职人员,尤其领导干部联系起来,显得神秘又特别。通过饭局,表象是联络感情,但请客者多是看中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很大程度上摆脱不了“有所求”的嫌疑。(新华网,5月18日)

对于寻常人家来说,饭局的含义要单纯得多,对于官员,因为与权力沾边,要想保持纯粹似乎也很难。在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和正风肃纪的通报中,不难发现很多官员落马都栽在了各色各样的饭局上。

干部的饭局缘何这般险恶?险象环生、处处陷阱,但凡政治原则不坚定、思想上犯迷糊的官员,难免被“围猎”权力的人设下“鸿门宴”,来时容易、去时难。当一些官员之所以“栽”在“阴谋”的饭局上,也分主动与被动。前者,指一些官员本身贪钱好色,打着利用饭局谋取不正常利益的算盘。毕竟,对于手握敏感权力,尤其是审批权力较大或能决定人事任命权力的官员,其它任何场所或许也不如饭局那般私密和“安全”,至少在坐的都是“一条船”上的人,彼此对“潜规则”心照不宣,酒到半醉之间,行权钱、权色交易的污秽勾当。后者,多是缺乏明辨饭局阴谋的能力的官员,多是出于礼节,被“熟人”诱导至早己设下陷阱的饭局。但这样的饭局也多是针对政治底线、自律意识不是十分坚定的官员,一旦迷离之中突破这类官员的底线,掌握下“不雅”的“罪证”便借此勒索,拉下水。

在八项规定出台之前,官场的饭局盛行,不是公款吃喝,就是老板买单,绝大部分不是官员掏自己的钱。随着八项规定和反“四风”日益深入实行,官员的饭局大大减少了,很多官员即使被再三邀请,哪怕是参加亲朋聚会,也不敢去了,大多甘愿宅在家里倍家人。这说明八规规定和反“四风”起了作用。

官员的饭局因权力而变味,间接成了腐败官员的陷阱。因此,让领导的饭局回归于单纯,关键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当权力不再由官员任意支配,成为其肆意谋利的工具时,官员的饭局或许才能回归朴素。干部要自念“禁锢咒”避免轻赴“鸿门宴”。官员的各类饭局发生于“八小时之外”,是官员的私人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但毕竟是党员干部,“八小时之外”仍是党纪效力作用区,作为党员干部自当绷紧思想弦,坚定政治信念,牢记为官做人原则,不该去的饭局坚决不去。当然这不能完全依赖于干部的自觉、自律和党性修为,更需严明“八小时之外”的纪律“戒尺”,三令五申、反复强调,时刻为干部敲响纪律警钟,对于违纪违规参加饭局的,从严惩处,以为震慑。

兰金鑫(2015-05-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