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委都将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然而,怎样才能紧紧抓住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牛鼻子”?怎样才能督促各级党委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才是最大政绩”的观念?四川正在探索推行的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机制,成为推动主体责任落实的有力抓手。(来源于人民日报)
在“打虎拍蝇”的反腐风暴中,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事实上,反腐本身就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最刚烈的举措。纯净党风、打造廉政新风,是从严治党的必然,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吏的使命,是推动党的事业更加科学何持续的发展的必要举措。
一方面要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从完善制度的顶层设计,健全党风廉政落实机制、考核制度,确保从中央到地方层层传导压力,把转党风转作风树新风作为全党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抓长、抓常、抓深,一要明确党风廉政建设的意义、作用、目的。二要制定长期、短期阶段目的和分步实施步骤。三要落实各级主管领导主体责任,明确分工职责,层层落实、步步到位。在十八大以来,借着反腐风暴的强大压力,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四风”渐远、“为官不为”减少,官场的乌烟瘴气被清扫一空,迎来满面春风、和谐正气。
另一方面,对于如何更科学的量化评价党风廉政建设却仍影响巩固党风廉政建设成效的短板。这在方面,四川的有益摸索值得各地借鉴。从最初的集中测评到问卷调查,再到针对纪检的专业评价,评价标准的难以量化、考核体系的封闭性、责任追究性不强仍是现实问题。如何让党风廉政的评议更科学?必须充分体现出民意。
民意表决是对党风廉政建设的科学评价。习总书记强调,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人民满意是检验党风廉政成效的最高标准。但如何充分反映出民意?关键是把监督权、评断权真正交给群众。对此,四川省纪委的创造性举措值得点赞。推出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体系,设置重视度、遏制度、廉洁度、信心度4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通过权威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开展民间调查,数百个随机的电话访问,每次完成3.66万个样本的大数据,确保了调查的科学性和公信力。
民意表决机制的意义在于让评价结果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落实和各项工作的改进。对于排名靠后的取消评优,对党政主要领导诫勉谈话。民意表决的压力传导直接成为党委政府工作改善的动力,由上至下,层层传导,县委书记面临来自省、市两级压力,群众也从身边事感受到政府工作的改善,民意反馈成为党委政府工作的指挥捧和最高标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