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丘县戏曲名人--阎立品

家乡区县: 封丘县

阎立品(1921~1996),女,原名阎桂荣,封丘县荆隆宫乡仝蔡寨村人。曾当选河南省政协委员、开封市人大代表,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南分会副主席,是中国豫剧名旦六大家之一。
阎立品父亲阎彩云是豫剧祥符调著名旦角艺人。1932年,她10岁时,拜著名豫剧旦角艺人杨金玉为师。次年初,登台演出她的第一个戏剧《打金枝》。由于她扮相娇美,奶声奶气,优美动听,遂为广大观众所喜爱。又因她的个头儿小,赢得“小闺女”昵称。
1936年4月,随父到太康民醒剧社搭班。抗日战争爆发,为了不给日本鬼子和汉奸们演戏,削发明志,女扮男装,躲避在偏僻农村。1938年底,到扶沟县搭四街班。离开扶沟时,扶沟县管主、士绅赠她“品洁艺精”匾额。1939年秋,到许昌搭一道辙戏班。在许昌、漯河,她对外宣布吃素、不唱堂会、不到豪门官邸清唱、不拜客等几条规矩。于是,许昌各界送她“立身不使白玉玷、品高当与青云齐”匾额。从此,改名阎立品,立人品,立艺品。在许昌,一些爱国人士给她写剧本《守湖州》、《江油恨》,她排演了剧目《克敌荣归》、《柳绿云》等。1943年夏,到安徽界首演出。在排演新剧目《冷雪雁》时,请京剧演员郝效莲(男旦)教身段、化妆。郝效莲又给她排演荀派剧目《红娘》、《元宵谜》。她请音乐教师高启俊教她发声、学音律。代表作《秦雪梅》即成稿于界首。界首商界感叹她的品格,送她“品清玉立”匾额。因感叹她不畏权贵,著名人士送她“艳阳桃李之姿、风霜冰雪之操”条幅。抗日战争胜利后,阎立品回到开封、郑州、许昌等地演出。她的不怕手枪、正直做人行为准则,她的戏德和人品,赢得河南人民的尊敬和支持。观众送她“立身飘逸云中鹤、品曲悠扬叶底莺”对联。
1950年,她先后参加河南省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这是阎立品第一次接触政治活动。同年,她的第二稿《秦雪梅》在武汉上演,并第一次上演革命现代戏《刘胡兰》。1951年,成立立品剧社。又排演几个新剧目,如《胭脂》、《小韩国》、《红发记》等。移植川剧《柳荫记》、现代戏《刘巧儿》和《柳树井》,改编《对绣鞋》,亦名《姐妹告状》等。1953年冬,阎立品应邀参加商丘人民豫剧团,并到上海演出。其间得到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赏识。后来,阎立品去天津再次拜望梅兰芳,梅兰芳提出收阎立品为徒。1954年1月,在天津举行拜师仪式。梅兰芳给阎立品指出艺术发展方向,要她向闺门旦发展。1954年初,阎立品参加慰问人民解放军代表团,到上海进行慰问。在上海期间,灌制唱片《游龟山》,这是她的第一次录音。遵循梅兰芳的教诲,阎立品在山东济宁改编《西厢记》。之后,她来到洛阳豫剧团。著名导演崔嵬为她执演豫剧《藏舟》,移植越剧《盘夫索夫》和《碧玉簪》,新排《桃花扇》。1955年,为庆祝梅兰芳舞台生涯50周年,阎立品去北京参加纪念活动,梅兰芳赠她一顶翡翠凤冠。1956年,阎立品在河南省戏曲会演中荣获一等奖。
1957年,被打成“右派”,送信阳劳动改造。1959年,摘掉“右派”帽子。1962年,平反。之后,被调入河南省豫剧二团。“文化大革命”开始,阎立品被抄家,母亲被红卫兵遣送开封。不久母亲去世,她孤单一人,到河南西华县农场劳动改造。打倒“四人帮”后,她回到郑州,仍到省豫剧二团。她再次修改《秦雪梅》,成功地展现了她的艺术风格,并逐步形成豫剧阎派艺术流派。
1980年,河南省举行豫剧流派汇报演出,自编自演的《秦雪梅》,以纤细优美、委婉生动的唱腔,含蓄典雅、庄重奔放的表演,博得观众和专家们的一致好评,被誉为豫剧旦行五大艺术流派之一。阎立品的代表剧目《秦雪梅》、《三上轿》、《盘夫索夫》、《游龟山》、《西厢记》被拍成电视片,制成唱片或磁带,在全国发行。阎立品把自己的舞台表演艺术总结为“两眼贯鼻鼻贯心,目不斜视不转轮。声似莺鸣如燕咏,又如珠落玉盘音。提神松肩气下运,一字步形不踢裙。仪态端庄不呆板,文静大方有精神。温柔之中显妩媚,外秀内柔慧于心。切忌千人一个面,演人要演人灵魂……”
1982年,花甲之年的阎立品率团回到家乡封丘演出,盛况空前。1984年,她到封丘县豫剧团领衔主演,授徒传艺。阎立品率团奔波于省内外城市乡村,历时半年,把演出所得1万元酬金,全部捐献给封丘儿童福利基金会。从60年代开始,她就热心培养后辈。“文化大革命”后,更是将精力放在收徒传艺上,其弟子遍布全国许多省区。

青青(2014-05-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