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略统计,我国移动漫游费一年收取上百亿元。近年来,手机用户与通讯运营商频频因高额漫游费用发生纠纷。记者调查发现,一方面,从技术层面来说,已收取20余年的国内漫游费目前成本已“几乎为零”,运营商却仍在收取;另一方面,尽管运营商多次调降收费,但在个别国家,中国旅客的漫游通话收费标准仍动辄每分钟高达三四十元。(《经济参考报》5月21日)
关于漫游费纠纷,媒体最新报道的一例是,海南联通一用户多年未出岛,近日却被扣漫游费,对此海南联通解释称,海南岛离广东太近,可能是用户去过海边、接收到广东联通信号所致。还有比这更奇葩的“跨界漫游费”——浙江网友“剑明亮”家住海宁钱塘江边,因为江对岸是杭州,一月之内出现4次在家里打电话产生漫游费的情况。
漫游费的主要问题还不是动不动就被莫名其妙地多收,而是根本就不该收。早在2007年就有业内专家指出,手机实现跨地区漫游,技术成本接近于零。比如一个云南人到北京旅游,只消两地运营商进行一个简单的信息交换,这个云南人的手机即可在北京实现漫游,而这种信息传输的数据量不会超过发送一封普通的电子邮件;在漫游期间通话无需进行额外的数据传输,也就不会再产生任何额外成本。正是因为手机漫游通话的成本低到可以忽略不计,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不收国内漫游费。
我国移动漫游通话费一收就是20年,每分钟0.6元的资费多年不变,这种完全不符合商品价格规律的做法在早些年尚有一定道理——移动网络处于起步阶段时,需要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支援作为央企的运营商搞基础建设,加之彼时三大运营商是以各省甚至各地级市为单位运营的,各地分公司之间成本独立结算,总会产生一些财务往来上的费用——可时至今日,覆盖全国城乡的移动通信网络已经建成,三大运营商基本实现了全集团整体成本核算,再收漫游费就没有丝毫拿得上台面的理由。
事实上,我国部分区域已宣布取消漫游费。广东省政府2010年发布的《珠江三角洲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规划》提出,到2015年完全取消珠三角地区之间的移动电话长途和漫游资费。去年7月,天津市消协联合北京消协、河北消协,公开致函发改委、工信部及三大运营商,建议“逐步降低并直至取消京津冀地区长途及漫游通讯资费”,工信部回复称“政策上不存在障碍”。取消漫游费技术上无障碍,政策上无障碍,然而国内大部分地区漫游费依然收得强悍无比,个中缘由,除了运营商不甘心放弃到手多年的暴利,大约也就剩下难以撼动的市场垄断地位了。
至于说国际漫游费,其存在有一定合理性,毕竟漫游到国外要使用其他国家运营商的通话资源,不同国家的运营商之间因此会产生一些结算成本。但国际漫游费是否有必要收得如此之高,依然是个疑问。国内运营商与国外运营商之间的结算协议对国内民众而言从来都是不透明的,并且国际漫游费的计费方式、计费标准相当随意,以至于出现“如果用户投诉,沟通就能减免,没有沟通就只能照单全付”的荒唐潜规则,足见国际漫游费水分之多,完全有大幅下调的空间。
去年4月,欧洲议会以压倒性多数投票通过了停止收取区域内手机漫游费的提案,决定从2015年12月起,在欧盟28个国家之间停止收取手机漫游费。看看人家,跨国漫游都不收费了,咱们这儿跨省、跨市还在锱铢必较,差距不是一丁半点。取消漫游费莫非也要像“流量不清零”那样,得等总理发话了才有动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