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丘故事(古代篇)--古平丘

家乡区县: 封丘县

在人类众多的生存能力之中,不得不赞叹的是人类的命名能力!

也许人们觉得,一个人表面呈现出来的面貌上的差异以及一片土地在地貌上、风物上、建筑上显示出来的不同,并不能完全有利于人们对他们(它们)的确认,于是命名开始了。

相对于一个人在获得名字上的单一性,人类丰富的想象力在对土地的命名上,大大地展示出来了。尤其对于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原腹地来说,每一片土地在获得的称呼上,都有着非唯一性的特点,往往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称呼。有的称呼沿袭下来了,被人们使用至今,很多已经成为历史的一种符号,只停留在历史的典籍和口耳相传的日常生活中了!

我们的车子在封丘的一条街道上行驶着,一条街道旁矗立的几块碑,吸引了我们,问了同车而来的朋友,才知道这是位于县城东南25公里黄陵镇平街村。

而这几块碑,便是“古平丘”碑。这些碑,还在路边,守护着这个名字,以此证明这边土地在久远的时代里,人们就是用“平丘”这样的称呼来获得对一块土地的确认的。

“古”字和“平丘”二字一同刻入石碑。“古”字的使用,一定是当下人的视角,也说明了“平丘”作为一个地理名字,已经被人们弃之不用。

据历史记载,在周景王十六年(公元前529),晋召公为国君,为巩固先主霸业,与齐国争霸,“公会刘子、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平丘”。7月又同盟于平丘。据《封丘县志》载,平丘春秋时属卫。

而“平丘”这个地名什么时候不用了,什么时候人们开始用“封丘”这样一个名字,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在隔了这么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围绕在几块碑的周围,每个人都在心里揣测着!

青青(2014-05-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