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水都江堰

家乡区县: 都江堰市

她位于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建于公元前256年,是万里长城的前辈,为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率众凿离堆,开堰建渠,为天府之国带来福泽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

她其貌不扬,丝毫没有长江三峡的磅礴气势,却润物细无声,成就了“天府之国”的美誉。她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以无坝引水为特征,迄今仍在恩泽川蜀大地一项伟大杰作。

位于市中心那座以她为主题的大幅雕像,气势恢宏,她被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形象地比喻为这个城市一张名片,他在其书中写道:“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赵朴初先生曾赋诗赞颂道:“长城久失用,徙留古迹在。不如都江堰,万世资灌溉。”

她就是都江堰。

带着对古代文明的膜拜与崇敬,怀揣着对先贤的钦佩与追思,拜水都江堰,终于在游览了神奇的九寨和瑶池仙境般的黄龙之后成行。

通过景区门前那座古朴的秦堰楼,远眺绿荫掩映下的都江堰像一艘即将扬帆起航的巨轮,来到二王庙,参观李冰父子治水的丰功伟绩和他所留下来的治水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八字决“遇弯截角、逢正抽心”。那个微缩的都江堰景观沙盘让人直观地了解了这项工程的全貌。(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都江堰渠首主体工程修建在岷江出山口处。这里群山环抱,大江中流,气势恢宏,景色绝佳。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鱼嘴”做为分水提,把岷江水一分为二,分为内江和外江,“飞沙堰”溢洪道把多余的洪水和流沙排入外江,“宝瓶口”引水口做为自行调控的节制闸,是自流灌溉渠系的总开关。

走出二王庙,来到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安澜索桥,摇摇晃晃地走在桥上,此时脚下奔腾不息的滔滔江水让人想起在通往九寨的路上看到的岷江源头的涓涓细流。不禁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雄浑神奇。

站在护栏旁朝宝瓶口望去,滚滚岷江水夹杂着轰隆声顺势奔涌不止,但它们一到了宝瓶口就好像变乖似的,水速骤然变缓流向成都平原。在飞沙堰,不同形状的石头和许多泥沙躺在溢洪道上,延续着两千多年来既能减少泥沙在宝瓶口周围的沉积、又能减缓水速的功能。来到形如鱼嘴的分水堤,十几只白鹭正在奔涌不息的岷江水面上戏水,有几只白鹭累了就在鹅卵石上小憩或踱步,一副闲情逸致的姿态。

来到离堆公园中的堰功道,两旁站立着的是自古至今为都江堰修缮立下功劳的功臣的雕像。仔细地端详着这些曾经为这片广袤沃野留下万代功勋的先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做为一项2000多年前修建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没有雄伟的大坝,也没有秀美的景观,她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其最伟大之处即都江堰建堰两千多年,她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因势利导、顺势而为”,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出来的治水哲学思想和经验,尤其值得今人思考和借鉴。

小小超(2015-05-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