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02年的春天,家住抚松县新屯子镇的农民张春德,来到村西8华里的山上刨人参的黑土,整理参串。当他举起参镐往黑土地刨土时,只听得“叮咣”一声响,刨到了一块石头上。他把这块石头从土里刨出来,仔细一端详,与以往地里的黄的、白的、灰的石头不同,这是一块黑色的石头,用手一抹,一道黑光闪闪的亮光。难道是块宝石、玉石?张春德怀着一种挖宝的梦想,把石头擦的干干净净。这块石头重17.5公斤,长40多公分,宽20多公分,全石一色,乌黑铮亮,这亮光非常特别,甚至比小轿车上的黑漆还要发光发亮。他出于好奇,怀疑是不是宝石?这位40多岁的农民扛上它,一口气回到了家,放在了院子里,经常往上浇水,默默地观察,真像得了宝物。
这块石头究竟是什么?有没有文化和科学价值?怀着憧憬和希望,张春德想到了国家的文物部门,他将石头拍了三张照片邮到有关部门。吉林大学考古系教授孙全家于2002年初夏来到抚松县,几经周折找到了张春德家。当张春德把这块巨大的黑耀石从仓房中搬出来后,陈教授激动的差点晕了过去:天哪!这是国宝啊!真是石出天惊,一语惊人。陈教授随即将这块石头运回长春,一个加急电话从北京飞来了五位专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鉴定,到现场进行实地考察,进行了抢救性的试掘。吉林大学边疆考古中心,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抚松县文物所,邀请国内外诸多考古专家,多次到现场考察和发掘。经过多次多日的考古发掘,在黄色的亚粘土层中发现了打制的石制品30多件,一处用石头围成的椭圆形居住址,在居住址的外侧还发现了一个用火遗址。由此断定,这里是旧石器时代人类露天居住的遗址,填补了吉林省没有旧石器时代露天居住和露天取火的空白。其地质年代为晚更新世晚期,距今约2万年左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