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阳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南,属漯河市辖县。它南邻舞钢市,北接襄城县,东连源汇区,西靠叶县。
截至2013年,舞阳县辖8镇6乡,总面积77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5万亩,总人口60万人。
2013年,舞阳县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0亿元,同2012年相比增长28.67%;实现税收收入1.9亿元,同2012年相比增长18%;舞阳县累计签约项目56个,投资总额5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3个。
舞阳县是"国家优质山羊板皮基地县"、"河南省黄牛出口基地县"、"国家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县",拥有特大型盐矿,概算储量达400亿吨。
舞阳,夏禹时即得名。因在舞水(又作潕水、㵲水)之阳,故称舞阳。
春秋战国时期,全境先后分属楚、韩、魏等国。
秦时期置舞阳县。
南北朝时期属魏司州,分西舞阳(上澧河店)、北舞阳(北舞渡)。
隋朝开皇元年(581年)又合置北舞阳,城邑在北舞渡,属颖川郡。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属河南道许州。唐朝开元四年(716年)复置舞阳县,城邑由北舞渡迁令县城所在处。唐朝元和十三年(818年)城邑置于吴城镇,宁朝时改属颖昌府。
元朝至元四年(1267年)罢县置巡检司入叶县。元朝大德七年(1303年)复置舞阳县,属裕州。
明朝时属南阳府裕州。
民国初,属南阳道,民国三年(1914年)8月改属汝阳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舞阳隶属河南省第六行政区(南阳)。民国十七年(1928年)撤行政区,舞阳直属河南省政府。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舞阳解放,属豫陕鄂行政区底七专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6月,改属豫西行政区第二专区。
1949年2月,改属许昌专区。
1973年12月,析出三里河以南的枣林、武功、尹集、杨庄、尚店、八台6个公社,置省辖舞阳工区(今为平顶山市舞钢市)。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