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丰县高峰彝族火把节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开始,至二十七日结束,历时三天,以传统古老的火把节祭祀活动及送火把仪式为主要活动内容,以其古朴、独特、严谨、系统、热烈隆重的气氛享誉国内外,被认为是“最正宗的彝族火把节”。据了解,禄丰县高峰乡原始古老的彝族火把节在民间历来都在进行。近几年,高峰乡在彝族学者的指导下,全面抢救即将消失的高峰彝族火把节,着力展示当地传统火把节特色。
在火把节期间,当地将举办具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的斗牛比赛和爬油杆等传统文化体育活动。节日里,四山八寨的彝家同胞穿着彝族服装自发来到乡政府驻地,带来满腔满腹的歌与舞。在8月8日火把狂欢夜里,千万群众聚于火把山前开阔的草地上,燃起熊熊的篝火,跳起热烈欢快的左脚舞。彝家姑娘小伙舞狂歌也欢,熊熊篝火映红了草地边的树林,能歌善唱的小伙姑娘们不知疲倦地对调子,那调中的情,歌中的爱,把两颗年轻的心越拉越拢,唱到难舍难分。高峰“火把节”的夜是彝家人最快乐的夜,歌舞通宵达旦,震得月升月又落,震得太阳红似火。
相关资料:高峰乡概况
禄丰县高峰乡位于东经101度47分--101度56分,北纬25度12分--25度22分,距禄丰县城59公里,距楚雄90公里,距昆明160公里。全乡国土总面积156.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300米。全乡总人口10334人;境内居住有彝、汉、苗、白四个民族,其中彝族8612人,占84%,就各民族所占比例而言,高峰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乡。
高峰乡东有雄伟壮观的“三月三”山麓——紫云峰,南有文物古迹、象征彝族“十月太阳历”的天文观测台——向天坟,西有黑井古镇盐文化的延伸——古盐运驿道痕迹,北有典型喀斯特地貌特征的母亲河——龙马河。
高峰拥有丰富的动植物和生物资源,森林覆盖率74%,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7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6种;有近15万亩林地生长野生食用菌,其中7万亩生长松茸。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