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白塔区舆情信息工作紧紧围绕“大局、大事、大势”,及时反映干部群众对中央和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及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思想动态,密切关注社会热点、难点和敏感问题,在为服务大局、服务决策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舆情信息工作取得优异成绩。全年共报送信息415条,其中,经市委宣传部采用并报送省委宣传部计138条,被省委宣传部直接采用94条,被中宣部直接采用29条,在全省45个舆情信息直报点中名列第三,被辽宁省委宣传部评为舆情信息工作先进单位,被市委宣传部评为2006年度舆情信息工作突出贡献单位。
强化组织领导机制 自上而下高度重视
作为省委宣传部舆情信息直报点之一,白塔区按照省、市委宣传部舆情信息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不断强化舆情意识,切实加强对舆情信息工作的组织领导,把舆情信息工作纳入了全区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安排之中,先后制定印发了《中共白塔区委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工作的通知》、《2006年白塔区外宣工作竞赛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任组长的舆情信息竞赛工作领导小组,全区各部门、各单位都选派了专门人员来抓舆情信息工作,同时加大了对舆情信息工作财政保障力度,强化了考核,全区上下形成了领导有力、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的良好局面。
完善队伍建设机制 由点到面整体铺展
为切实把舆情信息工作落到实处,该区着力加强了三支队伍建设,构建起覆盖广泛、层次清晰、严密高效、反应快捷、渠道畅通的舆情信息网络体系。一是根据舆情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对舆情信息工作者具有服务大局能力、洞察判断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和文字驾驭能力的严格要求,挑选精兵良将,建立了一支由全区各街道、各单位、各部门优秀信息员组成的舆情信息工作者队伍,实行定人、定责,调动广大通讯员的工作热情,打造一支强有力的舆情信息“主力军”。二是根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时期、新阶段做好舆情信息工作的基本要求,积极发挥社区工作者在日常的工作中与居民接触最密切、对社情民意了解最多的作用,将舆情触角延伸到基层,原汁原味地反映群众的所思所想。打造一支“三贴近”的社区信息工作队伍。三是根据舆情信息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特点,需要全民参与和要求,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的作用,形成了一支没有编制的舆情信息工作队伍,尤其注意培养老党员、老干部、老科技工作者、老劳模、老教师等“五老”人员讲政治、有经验、有水平,对一些社会现象有独到的见解和代表性的作用,培养一批全天候的舆情信息搜集员。目前,全区“五老”信息员队伍已有近50人。
突出考核培训机制 从量到质提升水平
一是在调动上报积极性上动脑筋,外宣竞赛活动中加大了舆情信息工作的考核力度,量化考核内容,采取月统计、季通报、年终总评等办法,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起色不大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批评督促,充分调动了全区舆情上报的积极性。二是在提高舆情信息质量上下功夫,邀请了市委宣传部负责舆情信息工作的同志就舆情信息写作作专题辅导,共有160余名信息员接受了培训,提高了全区舆情信息员队伍的业务能力。宣传部还不定期下发舆情信息需求要点,通报有关情况,提出工作要求,积极为各基层单位印制舆情信息范文,对基层报送舆情信息进行指导。三是在提高舆情时效性上做文章,充分发挥电子邮箱等电子传媒方便、快捷、高效的特点,全区上下基本实现了网上传送信息,提高了信息的时效性和采用率。
健全工作投入机制 舆情信息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加强了人员配备,选派了素质高、能力强的同志专职负责舆情信息工作,并要求宣传部内每名同志都做舆情信息员,都要参与到舆情信息工作中来,齐心协力关心舆情信息。二是加大了设备投入,先后购买了传真机、扫描仪等设备,全区各街道也分别为舆情信息工作者专门配置了微机。三是强化了信息沟通,区负责舆情信息的同志经常与基层进行沟通,把上报的信息叫准叫实,围绕大局、大势、大事有针对性地进行约稿,与省、市委宣传部的相关负责同志进行联系,征询改进意见,与区域内的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听取群众对国家政策法规的反映,有力地保障了白塔区上报舆情的数量、质量、分量和针对性、时效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