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文化10

家乡区县: 揭阳市揭东区

     潮剧又称“潮音戏” 、“白字戏” ,形成于明嘉靖以前,定称于建国以后。早期潮剧与南戏有密切的渊源关系,角色行当经历代发展变化,现分为10种丑、7种旦、5种生、3种净,以旦、丑表演较富特色。唱腔以曲牌体唱腔为主要形式,以头板、二板、三板和散板序列构成“散、慢、中、快、慢”的唱腔体制。其特征是不同曲牌的腔型和句法不变,起句和收结都有相对固定的锣鼓编配,同时有与其速度相配的过门锣鼓。揭阳素有“戏剧之乡” 、“小戏之乡”的美誉,传统剧目众多,如《荔镜记》、《苏六娘》、《金花女》、《龙井渡头》等皆久演不衰;现代剧目如《李队长筹粮》、《恩怨宋家妇》等也脍炙人口,获得了文化部和省、市各级的多次奖励

自明代中叶传承至今,是以《水浒》攻打大名府的故事为依据,由表演者扮成水浒人物的民间舞蹈。英歌舞分前后棚,前棚的舞蹈为主体舞者36人,执短棒相击翻转,且敲且舞,一步一呼,刚劲雄伟;后棚72人,为化装演唱。英歌舞融民间舞蹈、南拳招式和戏曲表演于一体,动作刚劲有力,队形变化多样,矫健英武,气势恢宏。揭阳市各地以普宁的英歌舞最具代表性。

little red(2015-05-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