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谋杀了中国文艺片?

家乡区县: 东莞市

中影南方新干线依照题材、阵容、投资力度等标准,把电影划为三到五星,以此预估票房。好莱坞大片通常五星。有大牌导演、演员,题材又不是特别冷门的,多半五星。“鬼吹灯”电影系列也是五星。在这个体系里,《闯入者》被划为三星以下。

  在紧急喊出“我的观众,请你挺我”之后,《闯入者》终于成了王小帅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电影。截至2015年5月12日,这个数字是911万。

  “可喜可贺”,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王小帅的心情多少复原了:“现在是成倍排片量。从1%开始,现在有三点几,有的地方到5%,那不是翻了好几倍了?”

  近两个星期前,王小帅还把4月30日称为“拍电影以来最黑暗的一天”。那天《闯入者》首映,全国排片率1.6%(据电影票房数据库)。同一天上映的偶像电影《何以笙箫默》,排片率在30%以上;《速度与激情7》已经上映第19天,排片率依然有近15%。

  王小帅无法接受。当天傍晚便在微博发布声明,表达了自己的不满:“现实情况之严峻、排片量之少、排片场次之边缘,都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好像我只是抢一辆自行车,结果上法院判死刑,立即执行了。我们做得再不好也不可能这个情况。”王小帅事后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谁也没料到,这番诉苦反倒成了《闯入者》的最佳营销—当晚,范冰冰、姚晨、高圆圆等明星、电影人转发了这条微博。

  接着,很多影院增加了排片率,万达、金逸等院线直接表示要“力挺”。5月2日起,万达院线要求旗下影院增加《闯入者》排片,至少每天3场。

  更多的院线,对这样的“撒娇”并不买账:“不是不支持,我们也要活!”话语中的委屈不比导演少。

  电话那头,王小帅的妻子、《闯入者》制片人刘璇把桌子敲得嘣嘣响:“谁错了?我没有办法解答这个问题。影院错了吗?没有。观众也没有错啊。我只知道不是影院的错,也不是观众的错。但排片肯定是不合理。”

  “还能做什么?我怎么办?”王小帅在采访中问。

  王小帅想和市场谈谈

  2015年5月7日,导演王小帅和十家院线负责人共进午餐,这是他头一次和院线面对面的交流。午餐后,他们一起出现在全国最大规模的一次《闯入者》院线推介会上。

  先是王小帅介绍《闯入者》,再是当场放映。而这是很多院线、影院的负责人第一次完整看完这部已经上映了一周的片子。

  让院线、影院经理提前看片,乃至于跟他们套近乎、推销、求多排片,几乎是片方必修的功课之一。2014年《分手大师》上映,邓超和俞白眉一口气跑20个城市宣传,有时会为错过和院线经理的饭局懊恼不已。为了抢2014年大年初一的首映排片,《爸爸去哪儿》动静更大,全国各地150多位院线经理被请到拍摄现场参观,最后首映日的排片率达26.18%。

  《闯入者》的亡羊补牢还是有成效的。“杭州的很多院线经理,已经在调整(排片)了。”王小帅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我以前可能真的忽略了跟影院、院线交流。”

  除了院线推介会,王小帅也开始了一系列宣传行程:开微访谈;在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举办新书《薄薄的故乡》的签售,他的母亲也到场呼吁大家支持《闯入者》;在腾讯娱乐网络直播,直接跟90后喊话:王小帅想和你们谈谈。

  过去,王小帅对电影市场的商业化一直颇有微词,但都没有这次反应激烈。2012年,他导演的《我11》在全国上映,票房不到500万。那时王小帅接受采访,还很淡定:“我一点也不痛苦。”

  短短三年,很多事情不一样了。

  因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体量更大了,“从两百亿、三百亿,到四百亿这么冲。”王小帅说。

  而他的第12部作品《闯入者》,他认为,“故事是很接地气的,老百姓是很能够关联到自己的,而且起码能看得进去。”这不光是王小帅自己的看法,投资方、宣传公司也有共识。

  况且这次,“制片、宣传都很到位。”王小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光合映画是《闯入者》的宣传公司,这是王小帅的电影第一次邀请专业的宣传团队。《我11》时,宣传单一,除了靠微博,几乎没有其他渠道。这回,全国路演、微博话题、预告片、发布会,看上去,该有的都有。

  2014年的两部电影又为王小帅的信心加了码:一个是《白日焰火》,一个是《归来》。

  前者是2014年拿了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也是严肃题材的文艺片,后者是“文革”题材,两者的票房都不错:《白日焰火》是超过1亿,创了文艺片的票房纪录,后者票房近3亿。

  《闯入者》也有国际大奖的风光—参加2014年威尼斯电影节,同样涉及“文革”。

  片方和发行方原本盘算,首映争取5%的排片,再靠口碑、宣传,争取冲到10%,照光合映画负责人陈旧的估计,票房也许可以做到两千万。

  首映日,和其他许多电影一样,《闯入者》也想尽办法冲票房,比如在网上发起低价购票,由片方补贴。效果并不好,当日票房仅为45万。

  院线就像超市哪个好卖摆那个

  在发声明之前,很多人提醒王小帅,不要把矛头指向院线。实际上,他已经尽量圆滑了。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他说:“中国的房价、物价都很贵,影院的经营压力也很大。相反的,投资人就没有压力吗?大家都是有压力,大家都是一家人。”

  但王小帅“零排片等于判了死刑”的说法,还是把院线惹怒了。

  一些影院经理的回应很不客气:零上座要我怎么排?

  王小帅不服:一些影院的首映日《闯入者》的票房占比高出它的排片占比,“说明它是有观众的”。

  刘璇听说,“有个小孩每天在影院微博下留言,说要看《闯入者》。5月4日,终于排片了”。

  但现实情况是,五一档这类节假日是影院争取营收的最佳时期,把宝押在那些明显好卖的电影上,显然更合情理。

  一般院线对影片有自己的评级体系。中影南方新干线依照题材、阵容、投资力度等标准,把电影划为三到五星,评级越高的电影,可能获得的排片越多。

  “五星的,通常是好莱坞大片,或者是以前高票房的续集,冯小刚的影片,只要不是像《1942》那样的题材,一般都先打到五星。特别有名的演员,譬如说刘德华,或者黄渤,题材又不是特别冷门的,也很可能是五星。现在‘鬼吹灯’之类的也是一样的。”中影南方新干线院线的一位中层管理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闯入者》被划为三星以下。 但在市场反应面前,院线的预先评级,几乎不起什么作用。影院的最高原则是“向钱看”:观众多,就增加场次,或者由小厅换至大厅,观众少,就减少场次,或直接下档。

  广州华影青宫电影城市场推广经理杨桁把影院比作超市:“一般货架上至少摆五个东西,每次补货都被卖空,你是不是要在旁边备一箱货?如果摆在那里,一整天都没卖出去一个,说明那个东西是不受欢迎的。”

  影院负责人随时监控,每天调整第二天的排片,通常依照当天的票房和预售情况,从上座率最好的电影排起,保证它们的黄金场次,依次排完,有空档再由不那么好卖的影片填满。

  有些影院有公式计算:一个电影的票房占比(即单片票房收入占影院总票房的百分比)除以场次占比(即单片场次数占总场次数的百分比),如果大于1,表明有得赚,那就多排。

  “比如《速7》5月6日是21%/17%(也就是说,用影院17%的资源,创造了影院21%的收益),大于1,就会多增加场次。《闯入者》6

  日的数据是3%/7%,亏了,7日就变成了1场。”大地数字影院番禺潮流汇店店长梁海涛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该影院从5月9日起,不再放映《闯入者》。 电影的口碑、王小帅的呼吁以及明星的站台起了效果,《闯入者》的整体排片上升了。比如广州的影院,从4月30日到5月3日,《闯入者》只有30到40场,4日到8日明显增多,最多的一天116场。

  但这并非出于对王小帅本人的支持或者对观众口碑的认同,影院的逻辑还是市场逻辑:五一假期三天过去了,几部“主流大片”势头已过,《闯入者》的上座率、票房、口碑都好,排片自然要增加。

JKK27(2015-05-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