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市麦克风成长为一个特色产业,历尽了20年的艰辛。1984年恩平市办起了第一家以生产麦克风为主的企业——江门市精艺通信器材厂,1987年又建成了同样以生产麦克风为主的恩平电声仪器有限公司。两家企业从麦克风仿制生产起步,经过几年的发展,逐步转向独立研发生产,产品质量上乘、税利颇大、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尤其是江门市精艺通信器材厂,随着技术力量的日益雄厚,从1987年起加大了产品的开发力度,并在质量上下功夫,使其产品“佳达牌”麦克风在国内名气急升,与北京、上海两地的名牌老厂产品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成为了江门市的先进企业。特别是1990年以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两家企业一些眼光独到的技术骨干看准了麦克风及电声器材产业广阔的市场前景,纷纷下海另立山头,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全市麦克风生产企业及配套厂家便发展到300多家。
尽管恩平市麦克风名气急升,但由于多是一家一户的家庭小作坊,且分散经营,充其量也只能说是300多个“单打独斗”的“个体”,未能形成一条完整的特色产业链,国人知道恩平麦克风的并不多,外国人就更不用说。
为了实现从“个体”到“产业链”的飞跃,1999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大力引导麦克风企业向“管理现代化,产品名牌化”的目标发展,花大力气培养人才,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走科技兴厂之路。同时,落实麦克风及电声器材产业发展“领导挂钩帮扶负责制”,市四套领导班子每一位成员均挂钩帮扶一家麦克风企业发展,并规划出恩城、东安、平石、外资民资投资服务中心等四个麦克风工业功能区,制订出统一的优惠措施,引导分布在全市各地的麦克风企业改变以往的“单兵作战”模式,逐步向麦克风工业功能区集中,加快生产要素的集聚、整合,延伸麦克风产业链,形成自己的经济支柱。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市外资民资投资服务中心内占地达400亩的麦克风工业功能区已有30多户麦克风企业集聚,产品生产也从过去生产有线、无线、会议型、教学型麦克风为主,逐步向调音台、扩音机、音箱、对讲机等多元化方向发展,一些规模较大的厂家还开发出了VCD、DVD和教学用的“复读宝”、汽车液晶显示器等新产品,形成定位明确、特色明显的产业群体。
麦克风产业的发展,还拉动了交通运输、印刷、包装装璜、五金铸造、饮食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现在,一条围绕麦克风产业而形成的特色产业链正在古老的恩平侨乡不断延伸、扩展。对此,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金正龙有这样的评价:恩平麦克风产业经过20年的发展,不但发展了数百家中小型企业,产品质量也不断迈上新台阶,而且以基地的形式来实现上、中、下游相关产业的配套,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链,在全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