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植于心的“志愿梦”
采访当日,李春杰告诉记者,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她的梦想是当一名志愿者。上小学时,父母就教育她要做一个好人,力所能及地做好事。上中学时,每当看到电视中大型活动场所那些志愿者的身影,她就梦想成为其中一员。2013年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春杰加入了周口爱佑公益,正式成为一名志愿者。
李春杰说,她第一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到周口中心城区一学校接收捐赠的图书。在捐赠仪式上,双方相互介绍后,学校负责人把提前整理好的图书交给志愿者。随后,李春杰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将图书送到沈丘一所留守儿童学校。孩子们接过图书,如饥似渴地读起来的场景,她至今难以忘怀。“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接收捐赠图书的意义。我们是在为城里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搭建一座桥梁!”李春杰说,从那时起,她就暗暗发誓,一定要为农村的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提供帮助。
商水县胡吉镇北岭村的邝敏(化名)兄妹在父母双亡后,跟随年近七旬的大伯生活。邝敏的大伯由于儿子判刑,儿媳离家出走,还要抚养年幼的孙女。可怜的3个孩子,连商水县城都没有去过。李春杰知道这一情况后,决定帮助他们。一次,周口爱佑公益组织孤儿、特困儿童和留守儿童参加暑期夏令营,李春杰便为邝敏兄妹二人及其大伯的孙女报了名,并带着他们到郑州参观了二七纪念塔、动物园和海洋馆。这次出行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也让李春杰感受到了助人的快乐。
2.让商水志愿者有了“家”
志愿者追求无私奉献,且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商水作为一个人口大县,当然也不乏这样的爱心人士。但长期以来,该县却没有一个志愿者协会。李春杰下定决心,要在商水成立一个志愿者协会。
遇事不抱怨,身体力行去做,是李春杰工作的原则。为了让志愿者协会在商水早日成立,她自学考取了社会工作师证书,并自费到深圳参加第三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会。
“做公益不是看你捐了多少钱,而是看你唤醒了多少人的爱心。公益的核心思想就是唤醒良知、唤醒善良。”深圳之行,让李春杰对志愿者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从深圳回来后,李春杰开始在商水发起成立志愿者协会。2014年9月27日,商水第一家纯公益、非盈利性的民间社会团体——阳城志愿者协会成立。从此,商水志愿者有了自己的“家”。“我们为志愿者协会精心制作了一个会标。绿芽形状是阳城第一个字母YC的组合,且像双手合掌捧起爱心,意为爱由心底生根发芽。绿色代表生机勃勃,象征阳城志愿者协会旺盛的生命力。”李春杰拿出会标为记者介绍。
在阳城志愿者协会成立当天,听说该县姚集乡双桥村村民王某及其女儿因家中煤气爆炸受伤,治疗费超出家庭的承受能力后,志愿者倡议大家为王某及其女儿捐款。33名志愿者现场捐了3400元。
在李春杰的带领下,阳城志愿者协会的队伍不断壮大,从刚开始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200多人,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3.“真正的公益,不仅仅是扶助”
阳城志愿者协会成立后,李春杰和志愿者做公益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黄寨正生学校的孤儿们不会忘记他们。他们走进学校为孩子们集体过生日,送给37个孩子每人一个生日大礼包。
化河等乡的孤寡老人们不会忘记他们。新年来临之际,他们给15位家庭贫困的老人,每人送去200元现金和新的棉袄、裤子、帽子,粉条、大米等物品。
商水县城的环卫工人也不会忘记他们。2015年1月27日,20多名志愿者天不亮就盛粥、装杯、封杯、插管,为环卫工人送去1000多份热气腾腾的“爱心粥”。
同样,特殊教育学校的聋哑儿也不会忘记他们。春日里,阳城志愿者协会组织74名聋哑孩子去周口人民公园踏春,鲜艳的红马夹和小红帽手拉手成了公园最靓丽的风景。
……
“真正的公益,不仅仅是扶助,还有关注和陪伴,是心与心的交流,爱与爱的交汇,是希望的传递,是温暖的延续。公益与钱无关,与个人能力无关,它只关乎纯正的心和不吝惜的爱。”李春杰说,今年,她将与志愿者一起整合多方资源,争取筹建一个免费阅读图书馆。同时,他们还要启动“星星点灯”爱心助学项目,让贫困学子享受温暖。
阳光、快乐,自信而富有爱心,是大家对李春杰的评价。这个对生活充满激情和梦想的“女汉子”,靠自学拿到社会工作师证书后,发起并成立了商水第一家纯公益、非盈利性的阳城志愿者协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