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县惠农政策落实缩水走样问题专项整治推进

家乡区县: 甘肃省静宁县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静宁县始终把整治惠农政策落实缩水走样问题作为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强力推进整改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建立长效性的整治机制。建立健全四大专项整治机制,全面加强监督检查,促进整改落实。一是组织领导机制。县上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财政、监察、住建、林业、民政、审计、农牧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全县专项检查工作,使整治工作形成上下有组织、纵横有联系、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办事效率高的良好格局。二是资金落实机制。持续推进惠农财政补贴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修订完善了《静宁县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办法》和《静宁县发放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实施细则》,形成了分类科学、分工明确、管理规范、运转有序的资金使用管理体制,逐步推动强农惠农资金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管理轨道。三是领导包抓和责任考评机制。建立了包抓乡镇财政所工作责任制,并将惠农政策落实列为目标责任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年度考核范围,实行实行月报告、季督查、年考评,严格责任考核,层层兑现奖罚。

建立全覆盖的宣传网络。注重创新宣传载体,突出宣传实效,做到了惠农政策宣传“政策不漏一项,宣讲不漏一户”,全县农户惠农政策知晓率达到98%以上。一是突出干部培训。把干部培训作为惠农政策宣传的前提,编印了《静宁县财政监督检查制度汇编及工作手册》、《静宁县惠农资金管理工作手册》,每月开展一期乡镇财政干部培训班,深入学习掌握惠农政策的实施范围、补贴标准,发放程序等,让财政干部首先成为惠农政策的“明白人”。二是突出入户宣传。坚持经常入户宣传与集中入户宣传相结合,现场答疑解惑和发放宣传资料相结合,县乡两级财政干部深入到农户中逐户讲解惠农政策,重点宣传“三农”政策、退耕还林、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一事一议”奖补等相关政策,真正让惠农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三是突出媒体宣传。通过县电视台、政府网站、财政网站等媒体,广泛宣传党的惠农惠民政策知识,进一步提高政策知晓率。四是突出阵地宣传。设置固定宣传栏,张贴宣传标语、进行巡回广播,公开监督部门和监督举报电话,畅通意见反馈渠道,既提高了政策落实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又保证了群众的参与权和监督权。

开展全方位的监督检查。制定印发了关于开展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检查的通知,组建4个专项检查组,分自查自纠、重点检查、整改落实三个步骤,对全县24个乡镇和相关涉农部门2013-2014年度各项强农惠农补贴资金进行了专项检查。共检查惠农财政补贴资金48105.56万元,其中: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12686万元;退耕还林资金80万元;完善退耕还林资金5508.96万元;草原补302.68万元;农机补贴779.74万元;公益补1922.8万元;良种补贴753万元;低保13644.61万元;五保1229.53万元;优抚1400.49万元;二女户计划生育奖励金53.1万元;独生子女奖励金25.3万元;村干部报酬2234.88万元;医疗救助1832.72万元;寄宿生生活补助2939.55万元;危房改造资金2100万元;乡村医生补助235.8万元;残疾人危房改造资金15.6万元;计划生育特别扶助金21.53万元;天保工程资金140.26万元。同时,按照整改有目标,推进有措施、完成有时限,落实有责任的要求,针对在惠农政策落实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精心制定了惠民政策落实缩水走样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做到整改目标、任务、措施、方法、责任、要求“六个明确”,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一是抓资金管理。对所有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实行财政专户专帐管理,封闭运行,严把强农惠农专项资金流动关,保证资金落实到位。二是抓资格审查。对各种补助资金,先公布政策,交由群众讨论评议,提出具体意见,然后层层审查核准。核准后的补贴标准和名单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三是抓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政策宣传到户、清册编制到户、张榜公布到户、通知发放到户、资金兑付到户为内容的“五到户”制度和不准擅自改动补贴数额、不准以补贴抵扣任何款项、不准截留挤占和挪用补贴资金、不准村组集体代领补贴、不准拖延补贴兑付时间、不准以任何理由增加农民负担的“六不准”制度,坚决杜绝惠民政策缩水走样问题。四是抓跟踪落实。结合全市惠农政策落实缩水走样问题专项整治,对威戎镇、界石铺镇,城川乡、司桥乡、红寺乡、曹务乡、双岘乡等7个乡镇惠农政策资金落实情况进行了重点抽查(每个乡抽查3个村20户),进一步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检查梳理,对整改情况进行了跟踪督查。

梦蝶芳菲(2015-05-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