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瑰宝——袖虎捶术

家乡区县: 商水县

 

商水县练集镇村李安政习练一门武术绝技——袖虎捶术。这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稀有武术门派。据袖虎门秘籍记载,袖虎捶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由大军事家孙武创立,因而尊孙武为袖虎门先祖。由汉将军李陵的后代李远发扬光大,代代相传。据不完全统计,传至李安政已经是二十九代了。

李安政今年46岁,自幼喜爱武术,曾习练字拳、五形八卦拳等。1981年,14岁的他见到表叔张法连来家中祭拜爷爷(张法连舅父)与其相识。张法连见李安政甚爱武术,人又精明伶俐,朴实厚道,又有一些练武根基和天赋,遂收入门下,传授武林秘籍——袖虎捶术。在几个月的手把手教习中,李安政也了解到袖虎捶术的渊源和师父的家世。张法连,原籍商水县练集镇北张庄人,1956年响应支边移民,迁居新疆乌鲁木齐。1958年得遇贾贯禄拜师学艺。由于年少时在老家也学过洪拳,因此进步很快。文革时贾贯禄因在解放前被抓壮丁当过国民党部队的驼队运输兵,虽然后来解放军进军新疆时投诚解放军,建立生产建设兵团时安置到兵团农场工作,但仍然没能逃脱被批斗、关押的灾祸。几个徒弟害怕受株连,先后与师父断绝了关系不再往来。唯有张法连不离不弃,在看守不在的时间去给师父送吃穿用品,师徒俩共同捱过了那段艰难时光。贾贯禄恢复自由后,力排众议将张法连这个有情有义的最后入门的徒弟作为自己的亲传弟子,将武林秘籍袖虎捶术正式传给张法连,并把自己的看家本事全部传授给这个患难弟子。张法连苦练袖虎门绝技,曾到北京参加全国武术表演。

袖虎捶术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由齐国大军事家孙武首创,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袖虎捶术传承千年,有明确记载的至今已有二十九代,期间曾涌现过不少史上有名的风云人物,作为袖虎捶术的传人如汉将军李陵的儿子李远、骁卫大将军毕进、毕再遇、上骑都尉梁大林、清朝参将张庭禄等。其中尤以张庭禄闻名于世。清咸丰年间,张庭禄入清军十三营,跟随将军周凤山当亲兵。一次曾格林沁率队进攻太平军,不料误中了埋伏,太平军高居山头,擂石滚木,箭矢如雨。清军大乱,将领、士兵各自顾命,士气低下,岌岌可危。曾格林沁大帅身边无人护卫,加上大帅骑在马上,目标太过明显,擒贼先擒王,太平军一拥而上,誓要生擒清军主帅。危急关头张庭禄飞身将大帅拉下马鞍,隐在马身一侧。大帅座骑被箭射成一个大刺猬,张庭禄躲避不及,腿上连中三箭,血流如注,但他仍凭借袖虎门神功,左挡右突,奋勇御敌,舍身救帅。战后曾格林沁念其救命之恩保举张庭禄食正三品参将俸禄。张庭禄因腿部中箭留下残疾,瘸了一条腿,回乡养老,仍练武不辍,一尺见方能连续起百余个旋风脚不出圈,绰号瘸旋风。

袖虎捶实则武术拳术的一种,顾名思义,即袖中藏虎之义。后人谓袖虎捶术正宗赋:承抵术,撕手搏;修捶法,藏袖中;法出袖,似猛虎。宋代大文学家苏轼阅览袖虎捶术秘籍后曾说,此术长骁将之勇,生护国之才。袖术是袖虎门的一种独特技法,强调后发制人,后发者,意先捶至,以静制动,避其锋,犯其虚时残之。打杀时不能一味攻杀,以诈为先。讲究袖法、步法、闪手、肘膝技击法、跌法、脚法、十八把(抓法)、锁法、捶功、打穴等。大架(套路)集踢法、膝法、打法、肘法、跌法、锁拿等作为基本技法,以破势、诱势、败势、顺势、就势、诈势等作为基本法势。动作讲究手、眼、身、法、步到位,手到步到,步到身手随。因袖虎捶术凶猛伤人,修练者需关门闭户在狭小空间内演练,故形成袖虎捶短小精悍,快速勇猛,捉势连发,手脚迅疾,肘膝相合,意势如虎。也正是袖虎捶术凶猛异常,甫一出手对手不死即残,因而祖训明言,心术不正者不传,好勇斗狠者不传,投机钻营者不传。传男不传女。几千年来袖虎捶术一直密不示人,习练者谨遵祖训,择徒甚严,流传范围很小,因而成为鲜为人知的稀有拳种。

作为袖虎第二十九代传承人的李安政,一直将先祖师尊的遗训铭记在心,身怀绝技从不炫耀,习练捶术也专挑夜深人静时背着人演练。有人高薪聘请他出任武校教练,他婉言谢绝,宁愿外出打工干体力活,也不轻易将武林秘技泄露出去。以防止袖虎捶术被奸恶之人学到,危害社会。如今人到中年的他也开始秘密授徒,将袖虎捶术的基础技法传授给他比较了解、知根知底的伙伴、朋友。如曲亮明、苑喜林、苑成林、姚九斤等,其它的人拿着礼品上门求艺也一概不传,以保护袖虎门的清白、英名。

 

 

勇往直前dudu(2015-05-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