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闹元宵

家乡区县: 江苏省射阳县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按我国民间传统,元宵节这天,人们要点彩灯、放鞭炮、猜灯谜、吃汤圆,合家团聚、同庆佳节。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因此汤圆又称“元宵”。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年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后称之为“元宵”,并得以流传。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像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添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腰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在我们射阳地区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习俗也流传很广,这天早晨家家户户都要煮元宵、放鞭炮,在乡下还有玩龙、舞狮,打连湘、跑旱驴等传统节目表演。近些年,我县雅家乐超市还把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在元宵节这天,在超市举行有奖灯迷竞猜活动,进一步活跃了节日气氛。

 

陈兰兰(2015-05-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