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地名子午道,从杜陵(今西安东南)穿南山(秦岭)到汉中的通道,子午道 系古代长安通往汉中、安康及巴蜀的驿道。因穿越子午谷,且从长安南行开始一段道路方向正南北向而得名。此道开辟于秦代,东汉王升《石门颂》称:“高祖受命,兴于汉中,道由子午”。秦末刘项相争,刘邦被迫前往汉中就任汉王,所行即子午道。秦汉魏晋时期,子午道的大致经行路线为:自古长安南下,经今西安南郊杜城村,入今长安县子午镇附近子午谷,溯谷而上至土地梁,越梁沿沣水支流至喂子坪附近沣水河谷,溯谷南行至关石(即子午关,又名石羊关);过关石后南行,越秦岭主脊到宁陕县沙沟街,循汉江支流旬河而下,经高关场、江口镇、沙坪街、大西沟,翻越月河梁至月河坪,南渡月河顺腰竹沟行,于古桑墩附近越腰竹岭进入汉江另一支流池河沿,循池河南下,经营盘、胭脂坝、新矿、龙王街、铁炉镇入石泉县境,经梧桐寺、迎风街、石佛寺、筷子铺、后营至池河镇,过马岭关绕汉江北侧九里十三湾至石泉县城;自石泉县城向西北,经古堰、绕峰街至西乡县子午镇,过子午河入洋县境,复经金水镇、酉水镇、龙亭进入汉江平原,过洋县、城固县城到达汉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