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城文史博览

家乡区县: 柘城县

柘城历史悠久,文绪绵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着丰厚的人文背景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数千年来,勤劳智慧的柘城人民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开发拓展,留下了一处处很有价值的名胜古迹,传下了无数个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涌现出了许多在历史上有过影响的英雄豪杰,志士仁人。这些名胜古迹的资料,古今人物的事迹,大多散见在县志、年鉴里和有关部门的文史档案里;民间故事多是流传在民间艺人或古稀老人的口头上,也有的出现在某些书籍的书页中。但至今没有一个人、一部书将这些名胜古迹,古今人物、民间故事集中在一起,写成一本介绍柘城文化历史的专著,这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
健笔绘史诗,妙手著文章。在柘城县文化战线上耕耘多年的李树峰同志,在县文化局领导班子的热心支持下,查阅资料,调查研究,广摘博引,去芜取精,秉烛夜战,奋笔疾书,终于用三年时间完成了这本厚厚的《柘城文史博览》的编纂工作,填补了柘城文史的一个空白。这本书的出版,为今人博览柘城文史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范本,也为后人研究柘城历史提供了一册珍贵的资料,更为外地人士了解柘城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开掘了一口深井。因此,这本书的出版,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柘城文史博览》内容丰富,涉猎广泛,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文化价值和阅读价值,可以说是一部博览柘城文史的小百科全书。
名胜古迹部分几乎囊恬了柘城大地上所有的名胜古迹。既有柘城人津津乐道的七台八景,又有国家级、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诸如李庄遗址、孟庄遗址、朱襄氏陵、大毛庄战国墓等,还有树冠如盖、树龄数百年的古树奇观。这些名胜古迹、苍天古树,既有民间传说,又有史志记录,有的还有遗存现状和照片。为读者了解柘城文史提供了全方位的参照,相信这本书出版后,肯定会受到读者喜爱。
古今人物部分介绍了诞生在柘城大地上的40多位卓有成就的古代、近代和现代人物。既有传说中的古天子朱襄氏,三国重臣梁习,农民起义领袖师尚诏,数学家杜知耕、李廷基,清正廉洁的窦容恂、李元振,才华横溢的李芳广,著名教育家窦克勤;又有近代教育家王虎变、刘其珍,抗日名将郑廷珍,革命烈士李平,柘城县民主政权首任县长王飞霄,中国金融理论家尚明,著名女篮名将郑海霞,还有在柘城历史上留下污点的张岚峰、张映辰、杨树森等。本书在叙述这些人物时,能够站在国史的高度,比较客观公正,很少带有偏见。相信这本书能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在柘城特色文化部分,既介绍了柘城的特色文学艺术、演出艺术,又介绍了柘城特色饮食文化、酒文化及风物民俗,还介绍了柘城的建置、城池的沿革,两大书院及村落名称的形成以及柘城的八次解放,中共在柘城的早期革命活动等。涉猎广泛,叙述详细,让人读起来津津有味,爱不释手。
在与柘城有关的民间传说部分,作者选了近30个与柘城历史、地名有关的民间故事。这些民间故事几百年来甚至上千年来一直流传在柘城一代代人的口头中,真可以说脍炙人口。这本书将这些故事以文字形式收录起来,更能将这些故事流传时间更长。从这个意义上讲,该书进一步丰富了柘城的文化历史。
总之,这本书内容丰富,门类齐全,不愧为一本博览柘城文史的小百科全书。

这部书稿不但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而且还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鲜明的地方特色。《柘城文史博览》是写柘城文史的,每一章、每一节、每个人物、每个故事都没离开柘城这个地方。浓墨重彩定柘城,容易将柘城写得深、写得透。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柘城这口深井即是源头。只要你努力开掘,就能引出很多活水,酿出很多文化。《柘城文史博览》就是从这口深井里酿造出来的琼浆。这些琼浆象家乡的王贡、商粮、汉白明月酒一样,杯杯带有柘城风味,彰显着柘城特色。
浓浓的文学特色。《柘城文史博览》是柘城文史资料的集大成者。但又不是一般的文史资料。它叙述生动,文字通俗易懂,具有一定的文学性。读起来饶有兴趣,想一口气读完。无论是读“七台八景”介绍,还是读古今人物介绍,都觉得生动明瞭,引人入胜。既有史书的风格,又不乏文学之风韵。既能让人掌握全面的、系统的柘城文史知识,又能让人感受到浓郁的文学色彩。此书的出版,不但填补了我县缺少文化历史专著的空白,还为我县读者奉送了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不好意思(2015-05-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