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城文史概述

家乡区县: 柘城县

柘城文史概述

柘城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商丘市西南部。惠济河下游。西连太康,东邻睢阳区,南靠鹿邑,北接睢县、宁陵,总面积1031平方公里,辖城关镇等21个乡镇,1652个集镇和自然村,是一个近百万人口的大县。
柘城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早在五千多年前的上古时期,这里就有先民居住,并留下许多动人的传说。据《柘城县志》及有关史料记载,相传在上古时期,这里地形壮观。群岗交峙,大河环流,七岗群出,八洼遥连,被称为“朱”地。那时,沿袭伏羲氏皇帝之号的朱襄氏设邑于北旧城,其城曰“朱襄氏邑”,其部落活动在这一带。由于那时生产力低下,自然灾害频至,降祸于人。“世遭恒风,群阴閟遏,诸阳不成,百物散解。而果实不遂,迟春而黄落,盛夏而痁痎。”天下惶惶,人心不安。朱襄氏忧心如焚,遂率士达及其部族同大自然作斗争,抗御自然灾害。使这一带出现了寒暑适宜,风雨及时,万物安宁,百姓安居乐业的兴盛景象。后人为纪念朱襄氏带领人们开拓、治理柘城的丰功伟绩,在北旧城内修建朱襄王庙,以旌其功,并在他死后葬于城东10里的朱堌(今大仵乡朱堌寺村),筑陵纪念。明成化年间(公元1464-1487年)建朱堌寺,世受后人敬仰。
夏、商两代,这里归属豫州。西周、春秋时期隶属于陈国。战国为楚国之辖区。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实行郡县制,始设柘县。西汉时期属淮阳国,东汉属陈国。三国属魏地,为曹操之食邑。至此三朝,均沿用柘县之称。两晋、南北朝时期,天下纷乱,柘县废除。
文帝杨坚结束国家分裂局面,建立隋朝。于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柘城县。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将柘城县省入谷熟、宁陵二县。至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复置。五代时期属梁之宣武军,唐、晋、汉、周时隶属于归德军。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代周兴宋,柘城县归属应天府。宋徽宗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改属拱州。金时划归南京路,属睢州,后省县。元世祖平定之初,立巡检司,属襄邑。元成宗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罢司复县,属睢州。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省入宁陵,十年(公元1377年)仍复为县。清朝沿用之,隶属归德府。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中华民国成立,初属开封道。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河南省第二行政专员公署。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属豫东道。1945年复属于河南省第二行政区专员公署,直至解放。建国初期,地属商丘专区。1958年改属开封专区。1961年后仍属商丘地区。1996年撤地设市,柘城县改属商丘市至今。
柘城县之名称是沿用柘县加“城”字而来。追溯柘县名称的由来,据县志及史书记载,皆言“以邑有柘沟因名”。不少史料论及柘县,必提柘沟,这说明柘县以柘沟得名是无疑的。其位置在旧城内,大约始于旧城西北走向东南,中绕朱襄王庙。古人有诗云:“柘沟春色柳如烟,四面堤高积翠连。每向城头频极目,半篙新绿打渔船。”
说起北旧城,上古为朱襄氏邑。自秦以后历为县之治所。城墙为土质,周十一里,高二丈余。地势外高内低。至明代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黄河为患,阴雨连绵,垛口铺楼坍塌,大水灌城,池俱淤平,汪汪一片。当时只有朱襄王庙附近、旧北门村、瓷神台及南北大路地势较高,未被淹没,而民居官署,荡无一存。古人有《登北城》诗叹旧城水灾残景:“何处破尘嚣,振襟四望遥。岭高烟漠漠,草尽水迢迢。古墓残碑断,画楼绣柱凋。渔船孤鹜里,一叶任飘摇。”
水灾过后,蝗灾接踵而至。加之连年大旱、冰雹等频繁降至,官府、豪绅压迫剥削日重,造成难民结队,白骨成堆的局面。为死里求生,远襄集人师尚昭、王帮用等率众起义。他们攻城夺地,开仓济贫,使官府豪绅惶惶不可终日。为防范义军,睢州知州于文徵、知县姜寿,于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改旧城南关而筑新城,后经多次修缮,至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知县马鸣玉同邑人创修砖城。城墙的被毁,则始于1947年至解放后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大,逐年拆平。数千年来,柘城县几经兴废,历尽沧桑。自秦汉以来,只有柘县、柘城县之称,别无更易。世有“柘城曾为海宁县、蛰城县,北旧城是蛰下去的”等讹传,谈而无据,不可妄言。
新中国的成立,柘城县结束了多灾多难的历史,迎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春天。勤劳的柘城人民正用自己智慧的双手,建设家乡,改造自然,描绘着最新最美好的画卷。尤其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关镇,通过近六十余年的建设,道路宽敞,楼房林立,容湖与千树园风格别致,巍巍壮观,已旧貌换新颜,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数百年的旧城废墟,而今已成为豫东一个小有规模的现代化都市。
柘城县五千余年的文明史,各个时期都涌现出不少风流人物,创造了丰富的柘城文化,或记载于史志,或流传于民间,至今让人难以忘怀。如上古帝王朱襄氏,三国重臣梁习,农民起义领袖师尚诏,数学家杜知耕、李廷基,清正廉洁的窦容恂、李元振,才华横溢的李芳广,著名教育家窦克勤,当代教育家王虎变、刘其珍,抗日名将郑廷珍,革命烈士李平,柘城县民主政权首任县长王飞霄,中国金融理论家尚明,著名女篮名将郑海霞等,他们的历史功绩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其事迹也广泛流传民间。不仅如此,柘城先民经过艰苦创业,还在柘城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了很有价值的特色文化。如家喻户晓的炎帝朱襄氏传说、文化底蕴丰厚的李庄遗址、烟波浩淼绿草丛生的故城遗址、规模宏大的玉皇庙会以及在近、现代创造的特色文化艺术豫东琴书、坠琴剧、天工金麦草画、泥人李、孟氏仿古工艺品等,都是我县人民的骄傲。如今,这些能够代表我县品牌的特色文化,在党的文化产业政策的扶持下,如雨后春笋,焕发出勃勃生机,充分展示了我县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更显示了我县古老而丰厚的历史文化。

不好意思(2015-05-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