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桥古渡
砖桥古渡位于陈青集镇砖桥集村,古称小南集,为蒋河、废黄河与惠济河交汇之处,每到夏季洪流滚滚,奔腾入鹿。千百年来被人们视为柘城县水流中枢之一。因河宽水大,两岸居民虽然只有一水之隔,竟如相隔千里,无法往来。历代人们盼望有桥相通,但此处曾数次修筑砖桥,都先后被洪水吞噬。修了毁,毁了修,砖桥集之名,便随桥而生。一年夏天,暴雨连日,大水冲翻小桥,只剩下三个砖墩,然而深夜却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倒骑毛驴,踩着三个砖墩过河,悠然到了北岸。那老汉回首望着湍急的河水,手举赶驴鞭,向河中划了三划,转瞬之间便有一座砖桥飞架两岸。次日清晨雨过天晴,人们一早起来,忽然发现一座青砖大桥屹立于河上,宽大结实,似彩虹飞架两岸,如长龙伏卧河面。大桥两头一对精美的石狮隔河向背,安详蹲卧,器宇不凡。人们惊呼不已,奔走相告。从此,小南集便更名为砖桥集。据说这位老者便是八仙之一的张果老,于是便有“桥断河宽洪水翻,张果老骑驴过三砖”的传说。神话传说无考,但柘城八景之一的砖桥古渡颇有诗情画意,值得一览。
据《柘城县志》记载: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3年),宋姓“重修宋家屯(遗址尚存)砖桥五孔。”此座五孔砖桥沟通柘鹿古道,是为行车赶路之用,近看宽大结实,敦厚耐压;远看紧贴水面,玲珑俊巧,一小拱一小拱连绵而成,曲折别致,似长龙彩虹伏卧河面。据说桥两头各有一对精美的石狮子,隔河相背,蹲卧安详。岸边的垂柳,用她那纤细的枝条轻柔地抚弄着温柔的河水,微风一吹,水面轻轻地荡起细细的涟漪。绿水搅动着桥影,桥洞撷藏着蓝天,相映成画,绕有情趣。每逢明朗的月夜,人行桥上,犹如碧波踏浪。圆月的倒影叠印在桥边细碎的波纹里,忽园忽缺,若即若离。桥两边的水里好象撒了一河的碎银,闪闪烁烁,扑朔迷离。置身于砖桥古渡,令人心旷神怡。古人有诗云:“野水驾长虹,林禽喧名渡。为问行路人,津梁复何处。”另有清人窦玉奎有诗云:
波涛汹涌正漫漫,游子空悲行路难。
赖有砖桥横古渡,时骑瘦马看安澜。
如今,一桥飞架南北,神话变成了现实。砖桥水闸横卧河面,风雨吹不倒,洪水淹不没,激流冲不跨。洪涝之际,闸门升起,波浪翻滚,奔汇大海,河岸安然无恙。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