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这个东西,
老师能教你的知识很少,学生时代主要是靠自己悟。
但是你以为这样你就可以凭借个人努力抹平跟老八校乃至老四校的差距了吗?
图样图森破,有时naive。
这东西跟你学个理工科的东西不一样,会就会,不会就是不会。
做的快的就是比做的慢的强。
建筑这个东西,你会的大家都会,你能做的大家都能做。
现在不会做,学学也会了。
好坏程度有时候很大程度上是被主观因素决定的。
纯粹知识性的东西太少,更多的是经验的积累。
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得到这些积累经验的机会。
这个时候,你的出身,平台,混的圈子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这才是决定你最终高度的主要因素。
社会就是这么残酷。
你在一个普通的一本建筑专业苦逼的学了五年,
出来以后发现根本没有大公司要你。
清华的某个人在建筑专业水了五年,毕业以后跟相熟的学长打个招呼,就进了xx公司。
为啥呢,可能是当时他们打dota一起开过黑?可能是当年他帮着学长做过毕设的模型?
反正那么多条大腿,这个不行还有那个。
你服不服?不服也得服。
上海的顶尖建筑公司,进去打个招呼,全是同济的。
聊天的时候都是我们当年在同济时候怎样怎样,同济的xx老师怎样怎样。
这个时候,你一个不知道哪个学校的nobody能插嘴?
我们老大招人点名说我只要东南的,别的简历看都不看,你上哪告去?
大多数建筑公司就是几十个人,
老大70了可能还在画图,剩下的人占着坑一蹲就是几十年,
好不容易空出来个总监位置,一群人等着上,
这个时候是应该提拔你还是人家自己的嫡系呢?
说了这些,再说说学校的平台,
除去老八校,有几个学校有钱搞robotics,3d打印这些方面的研究?
你说你搞参数化,学校配的电脑GH的电池多点就能卡死。你研究个蛋。
图书馆里的书少的可怜,别人都在邀请努维尔来评图的时候你们还是市设计院某专家告诉你,
我觉得你这个消防扑救面有问题。。。
时间久了,你跟好学校的人在一起聊天,你发现你都不知道人家说的是什么。
多少好学校的学生在学生阶段就已经被赏识自己的老师拉着去做项目了,
毕业以后可以直接出方案。
普通学校的学生能做个室内就了不起了,大项目哪里轮得到你呢?
说到出国,老八校的可以跟ETH,DELFT这些学校交流,双方甚至有合作的实验室。
普通大学上哪交流呢?指望summer school吗?那不是一个概念。
这就是平台的带来差距。
努力是可以弥补差距,但是前提你得努力对了方向。
建筑这个行业,大多数人终其一生就是个“画图的”,所以不要幻想的太美好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