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勐腊县北部的象明彝族乡,发现象明乡特别美,云海茫茫,山风拂面,野花幽香,鸟声悦耳,奇石围身。
“正月采茶茶发芽,姐妹双双采春茶,哥采春茶金丝量,妹采春茶茶更发。”、“二月采茶茶发芽,茶树发芽赶忙摘,摘茶不是人心狠,茶芽要摘才肯发。”一首首优美动听的山歌对唱犹如山间的百灵鸟,把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吸引住了,这只是杨保明和唐美芬的一小段山歌对唱。来自曼林村的唐美芬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民族歌手,她的嗓音干净、清脆、透亮、自然,给聆听者以放松和享受。唐美芬说她从小就很喜欢山歌,大人们唱的时候,自己就会在一旁偷偷跟着学,差不多到13、14岁就会自编自唱了。“每次上山干活累了,坐下来休息唱唱山歌,一身的疲倦都没了。”唐美芬笑着说道。
“三朋四友来茶乡,茶乡人民多喜欢;彝家山歌任你唱,小小三弦随你弹。” 在日常劳作时,象明乡的人们以对山歌来缓解疲劳;你唱我还,我唱你还,互不相让,首首古朴委婉的山歌,犹如大山中的清泉喷涌流淌,在群山中回荡,唱出了象明乡各族群众向美好生活迈进的喜悦心情。
象明乡是我州唯一的彝族乡,也是勐腊县最大、最远的山区乡。在这106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彝、汉、傣、瑶、基诺等多种民族。各民族间和睦相处,安居乐业,有着独特的民风、民俗,伴随着芦笙那淳朴而古老的旋律,生长在茶乡的人们在秀水青山间,在水清茶浊的旋律中与山同唱,与云同舞。
象明是汉语地名,象是指野象山,明为孔明山,本地人在两山间各取一字把这山清水秀的地方取名为象明。象明乡资源条件优越,历史文明悠久,民族文化灿烂,以古茶山为特色的普洱茶文化享誉海内外,被誉为“普洱茶乡、孔明第二故乡”。象明乡是普洱茶的故乡,茶马古道穿境而过,乡境内就有倚邦、莽枝、革登、蛮砖四大古茶山。正如歌中唱到“普洱贡茶真有名,流传世间千百年,有名茶山共六座,其中四座在象明。”
民族民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艳丽奇葩,它优美、婉转的旋律及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多样的表现手法,无不引人入胜,令人遐想。一首再现彝乡各族人民为茶而歌、饮茶而舞、和谐相处的歌曲《象明就是不一样》在人们口中朗朗传唱。2012年,对象明乡的文化宣传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经过一年多时间拍摄录制的象明乡原生态民间山歌集《象明就是不一样》DV版已于2012年2月份出炉,这是由彝族本族歌手自己原唱的小调、采茶调、过山调、彝族大调、彝族十二折笙组成,体现了彝族山歌文化的艺术魅力。象明乡文化服务中心的杨保明向记者介绍说,自己从2009年从事民族文化工作至今,一有空就会走村串寨收集山歌,现在已经出版了11缉《勐腊县象明彝族山歌集锦》,内容涉及改革开放、劳动、爱情、喜事、劝学等等多个方面。以后象明乡再举办“二月八百诗佳”节时,都会整理收集100首为一缉,数年后,我们将以征集形式收集更多山歌,供山歌爱好者鉴赏。
跳笙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也活跃了民族文化生活,每逢喜庆佳节,跳笙作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为了老少喜爱的节目。姑娘小伙用歌声用舞蹈演绎着他们对节日的祝福,不约而同地围成一个个大圈圈,跟随着弦子的节拍,手拉着手开始了欢乐的三跺脚,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尽情地表达着心中的喜悦,歌唱着美好的新生活。芦笙与舞蹈相伴,“有舞必有笙,有笙必有舞”,笙乐和舞蹈融为一体,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