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礼俗中,以结婚礼仪最为隆重。其婚姻的基本形态是一夫一妻制,普遍实行氏族外婚,同姓不同宗可以通婚。侬支系亦行单向姑舅表婚,即姑母子、舅女可婚,严禁舅子、姑母女通婚;沙支系同姓不通婚;土支系在四代以外认为没有宗亲关系,可以通婚,姑表不婚。婚姻有自由恋爱和父母包办两种形式,民国以前,多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的成婚规矩,有早婚、小婚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依照国家《婚姻法》,多经赶花街、祭龙、跑马节和集市贸易等社交活动,经过唱山歌自由择偶,但需征得父母同意才能订婚;多数为男娶女嫁,亦有女娶男嫁之俗(即"上门")。女子婚后,先不坐家,农忙或过节时,才回去与丈夫团聚,古称"不落夫家"。壮族各支系婚姻礼节基本相同,其结婚礼仪比较独特,婚前须"吃槟榔"即订婚;男方家请媒人择吉日带上几个男子一起,携酒、肉、槟榔(一种野树生植物,味甘甜,有驱虫、消积、下气的作用)糖果糕点等礼品到女家取"八字"(即用天干、地支表示的出身年月日时)。媒人说明来意后,女方父母若不同意,就把带来的礼物放在门外,若同意,就收下礼物,并在祖宗牌位前点灯、烧香、敬酒,案上摆若干碗酒,将姑娘的生辰"八字帖"藏于碗底下。男方一人去端碗寻帖,如无帖则需饮尽碗中酒,方可再端下一碗,直至发现"八字帖"为止。取到"八字"后,姑娘家用男方带来的酒、肉设宴招待媒人和女方亲友,通常媒人喝不醉休想告辞。姑娘的生辰"八字帖"带回男方家后压在神龛香炉下,观察五天内有无凶兆。若无,即认为姑娘的"八字"好,再请算命先生将男女双方"八字"相配,如"八字"相合即可订婚。订婚后,由男方家赠送"小礼"或者"大礼"。小礼分为"干礼"和"实礼"两种;干礼是一次性由男方家付给带有六、八吉利数字的礼金,给女方购买赔嫁物;实礼是送一定数量的肉、酒、烟、糖和针线、糯米等,每年六月下旬或七月上旬,腊月十五日前后男方家还两次给女方家送糯米粑、棕粑、猪肉、鸡鸭等自产礼物。大礼是男方提前三四个月确定婚期,告知女方家。并送上带有"六",表示"六六有福"大额数的礼金,钱多与少视男方家经济条件而定,还要送上酒、肉各100--160斤,另还配上糯米粑、棕粑、油炸粑等食物。待到婚期吉日,婚礼仪式则要进行三天,有接亲、送亲、拜堂、回门等礼节。从恋爱至完婚一般要经过恋爱媒说、撮合定亲等过程。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