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最知名的武侠小说作家 金庸

家乡区县: 浙江省海宁市

金庸(1924年3月10日—),原名查良镛,华人最知名的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金庸与古龙、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著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及《越女剑》等15部武侠小说,作品脍炙人口,亦被改编成影视剧集、游戏、漫画等产品,脍炙人口。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1948年移居香港。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1996年—1997年,担任全国人大常委香港筹委会委员。1998年,获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人物简介 金庸1924年3月10日,出生于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袁花镇。

1929年5月,入读家乡海宁县袁花镇小学。

1936年入嘉兴一中读初中,离开家乡。

1937年日军入侵,因战事而随学校辗转余杭、临安、丽水等地,后1938年于浙江省立联合高中初中部就读。

1939年,金庸与同学共同编写了《献给投考初中者》的指导书,畅销内地,这本书开启了他的写作生涯。

1942年秋,金庸进入《东南日报》(迁址福建南平)工作。1944年考入重庆国立政治大学外文系,因对国民党职业学生不满去投诉被勒令退学,之后进入中央图书馆工作,后转入苏州东吴大学(今苏州大学)学习国际法。抗战胜利后,回到杭州做《东南日报》做记者。

1948年,金庸进入《大公报》做编辑和收听英语国际电讯广播并当翻译。不久《大公报》香港版复刊,金庸南下到香港。

1950年《新晚报》创刊,金庸调任副刊编辑,主持《下午茶座》栏目,也做翻译、记者工作,与梁羽生(原名陈文统)一起工作,写过不少文艺小品和影评。

1955年,金庸在《大公报》与梁羽生、陈凡(百剑堂主)开设《三剑楼随笔》,成为专栏作家。并在同年以“金庸”为笔名拟写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

1957年,进入长城电影公司,专职为编剧,写过《绝代佳人》、《兰花花》、《不要离开我》、《三恋》、《小鸽子姑娘》、《午夜琴声》等剧本,合导过《有女怀春》、《王老虎抢亲》(所用笔名为林欢)。

1959年,金庸与中学同学沈宝新合资创办《明报》,任主编兼社长历35年,期间又创办《明报月刊》、《明报周刊》、新加坡《新明日报》及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等。金庸任董事长期间,《明报》成为香港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有人把它比喻成中国的《泰晤士报》。对中国时局的预测和分析,是其它报纸不能比拟的。

1972年,他宣布封笔,退出侠坛,之后对其以往的武侠作品开始修订工作。

金庸1973年春,金庸应台湾地方政府之邀前往台湾,并与蒋经国见面会谈。

1981年,英国政府褒扬其对新闻事业及小说写作的贡献受其O.B.E勋衔。之后,金庸数次回到内地,先后受到邓小平、江泽民等领导人的接见。

1985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宣告成立,金庸作为委员之一,任基本法政治体制起草小组的港方负责人兼经济体制起草小组成员。

1988年,金庸与查济民提出了“政制协调方案”(又称“双查方案”、主流方案)。

1989年金庸去基本法草委、咨委职务,结束了从政生涯。同年在《明报》创办三十年庆祝茶会上宣布卸下社长职务,只担任集团董事长。

1991年明报企业上市,金庸任董事长并签订三年服务合约,与于品海达成协议由智才技术性收购明报企业。

1992年,将他的毕生心血《明报》集团卖给商人于品海,到英国牛津大学当访问学者。

1993年两会期间赴北京访问,并获江泽民接见。同年4月宣布辞去明报企业董事局主席职务,改任名誉主席,更将明报集团售予于品海,宣布全面退休。

1994年,金庸返乡参加嘉兴一中90周年校庆并于嘉兴高专兴建“金庸图书馆”,辞去《明报》企业董事局主席职务。

1996年秋当“云松书舍”落成后,金庸改变初衷,毅然捐出斥巨资兴建的书舍,现已成为杭州的新旅游景点。

2001年,国际天文学会将一颗由北京天文台发现的编号10930的小行星命名为“金庸”。

2003年3月,位于澳门新马路的文化会馆开设金庸图书馆,金庸亲临开幕并任荣誉顾问,馆藏中、英、日、泰、印尼版金庸小说。

2004年11月,受聘华侨大学名誉教授。

2005年,剑桥大学授予金庸荣誉文学博士名衔,金庸随即以81岁高龄赴剑桥大学攻读历史学硕士、博士。

2006年12月,完成剑桥大学硕士论文《初唐皇位继承制度》(The imperial succession in early Tang China)。

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1]

2009年9月—2013年7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博士,并获得博士学位。

2010年9月,金庸顺利完成博士论文答辩,以「唐代盛世继承皇位制度」的博士论文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2014年3月10日是金庸的九十大寿,各个领域纷纷为金庸先生庆生,有武侠迷手抄840万字贺寿。

2015年3月10日,金庸91岁生日,不少网友用毛笔和钢笔写下对金庸先生的祝福。[2]

金庸

笔名由来

金庸与梁羽生订下武侠小说之约时,曾想过笔名的问题。后来决定把自己名字的“镛”字一分为二,成为“金庸”。这就成为了他的笔名。

金庸先生也用过其他的笔名,例如用姚馥兰(英文“Your Friend《你的朋友》”音译)写影话,如用林欢这笔名写影话也写电影剧本,在读者中间也曾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金庸先生还有一个笔名,叫做查理,可能大家并不熟悉,这是他读高中时老师给取的名字。还是1940年,他读高中一年级时,因为写了一篇嘲讽训导主任的寓言故事《阿丽斯漫游记》。结果因“亵渎师长,败坏学风”而被革出校门。然而,这篇文章不仅显露了金庸的文学才华,也充分展示了他敢于反抗强权,追求真理与正义的精神和勇气。

kneeka(2015-05-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