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历史悠久,从公元1世纪,汉武帝开发西传统孔雀舞
传统孔雀舞南后就与内地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一直保持往来。东汉时,傣族首领多次派遣使者率表演乐舞、魔术、杂技者到洛阳献艺。由此可见,傣族的乐舞文化早在两千年前已有相当高的水平。
在傣族人民心目中,"圣鸟"孔雀是幸福吉祥的象征。不但许多的人们在家园中饲养孔雀,而且把孔雀视为善良、智慧、美丽和吉祥、幸福的象征。在种类繁多的傣族舞蹈中,孔雀舞是人们最喜爱、最熟悉,也是变化和发展幅度最大的舞蹈之一。
傣族民间传统的孔雀舞有着很长历史,并被纳入了宗教的礼仪之中。孔
1961年5月1日天安门广场表演孔雀舞,1961年5月1日天安门广场表演孔雀舞雀舞是傣族人们最喜爱的民间舞蹈,在傣族聚居的坝区,几乎月月有"摆"(节日),年年有歌舞。在傣族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赶摆"等民俗节日,只要是尽兴欢乐的场所,傣族人民都会聚集在一起,敲响大锣,打起象脚鼓,跳起姿态优美的"孔雀舞",歌舞声中呈现出丰收的喜庆气氛和民族团结的美好景象。
孔雀舞,傣语称作“嘎洛涌”和“嘎楠洛”,可以独舞、双人舞或三人舞进行表演。它是傣家人最喜爱的有着古老传统的广场表演性舞蹈,广泛流传于傣族聚居区。其中,尤以瑞丽跳的孔雀舞较为精彩,也较为普及,几乎每个村寨都有跳孔雀舞的高手,甚至还有以跳孔雀舞为生的职业艺人。这种孔雀舞,主要模仿孔雀飞奔下山,漫步森林,饮泉嬉水,追逐嬉戏以及拖翅、晒翅、展翅、开屏、飞翔等动作。这些动作有着严格的程式和要求:每个动作之前有起式,完了后有收式;有固定的步法、位置图及固定的动作组合;
每个动作组合又有固定的鼓点伴奏。勐腊傣族孔雀舞以单人舞为主,也有双人孔雀舞。舞者以男性居多。架子孔雀舞的舞蹈语汇尤为丰富,有“飞跑下山”、“林中窥看”、“漫步森林”、“抖翅”、“点水”等惟妙惟肖模拟孔雀神态的动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