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经济状况

家乡区县: 安徽省天长市

建市十年来,天长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市”主题,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44.2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04元。总量和人均在安徽六十多个县市中均排第二,经济运行综合考核排序居全省第七。产业结构层次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1993年的39.8:45.3:14.9调整到24.6:44.1:31.3。 现代农业已初具雏形。“鱼米之乡”的天长是传统的农业大市,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先后被评为国家的商品粮基地、粮棉大县、农村能源综合建设试点县、安徽省的商品猪生产基地、绿化达标先进县市,水产品十强县市、农产品优质化工程十强县市。安徽省的畜牧进位工程和渔业致富工程进一步推动了天长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002年天长市农业总产值17.6亿元,种植业比重由1993年的70.7%下降到2002年的41.2%,养殖业比重则从27.9%上升到57.4%。有80多个农业优新品种在天长安家落户,“康盈牌,钰梭牌”大米获得“绿色食品”称号。1999年天长被安徽省计委评为首家现代农业示范市。 工业是天长经济的支柱产业。天长的城乡工业起步于五十年代初期,发展于八十年代,崛起于九十年代。近年来,企业体制改革不断加快,企业的重组与改制工作逐步完成,个私经济的迅速发展,开创了天长工业经济的新局面。 2002年全市工业总产值67.8亿元。工业门类齐全,主要有线缆、化工、电子、机械、食品、医药、建材、玩具、仪器仪表等。电子元件、玩具、医疗器械、光电缆、泵阀等产品在国内外都有较高的声誉。一批“天”字号龙头企业的崛起给天长的工业涂上了浓墨重彩,它们在国内外的市场已站稳脚根。天大集团,天康集团已成为国家大型企业集团,天岛啤酒、天洋药业、天龙服饰、天富电子等中型企业也纷纷加快了发展步伐。天长的城乡工业已日臻成熟。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的流通渠道不断拓宽,比较稳定的流通网络已经形成。建成以天长商都为代表的综合市场51个,以天正仓储超市为代表的超市16个,各种名牌产品专卖店、连锁店85家,形成了建设西路购物一条街和新河南路名牌服饰一条街。2002年天长市消费品零售额达11.5亿元。对外贸易也有长足发展,外向型经济初具规模。2002年底,天长有生产出口企业160多家,其中有自营出口权企业80家。出口产品主要有玩具、服装、运动鞋、电子元件、医疗器械、玻璃制品、塑料编织品等。当年外贸出口总额达3222万美元,居安徽省县级第一。 基础设施 天长区位环境独特,深入江苏腹地,是南京通向苏北及山东的交通要道。东临经济发达的苏锡常地区,205国道贯穿境内29.8公里,与市区有天汊一级公路相连,离上海、南京、合肥、扬州、淮安等大中城市较近,距上海375公里、南京95公里、淮安154公里、扬州54公里、镇江129公里、常州192公里、无锡270公里、合肥230公里。内河航道基本四季通航,水运经白塔河入高邮湖直下大运河、长江,可达全国各大港口。 邮电通讯方便快捷,电话普及率不断提高。2002年底,全市固定电话10.9万户,每百户拥有电话61部,移动电话达6.2万户,平均每十人拥有一部手机。电力充足,天长的“两网”改造工程已基本结束,全市现有220KV变电所1座,110KV变电所2座,35KV变电所9座,年供电能力达10亿千瓦时。地下水资源非常丰富,水质优良,日供水能力9.6万吨,能充分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 市政公用事业有了长足发展。2002年底,市内铺装道路面积191万平方米,排水管道73公里,液化石油气用量3500吨,用气人口13万人。城市绿化水平明显提高。2002年底,天长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364公顷,城区森林公园160公顷,人均绿地面积2平方米。

小伟子(2014-05-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