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血藤

家乡区县: 贵州省黄平县

血藤 为木兰科植物翼梗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藤茎或根。为木兰科植物,双子叶植物药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藤茎。当年生幼枝淡绿色,光滑无毛,上被白粉,五棱形,棱上具翅膜;一年以上者紫棕色,略呈方形至圆形,具狭翅或无翅,皮孔淡棕色,显明;芽鳞卵形,宿存于小枝基部

形态特征编辑为木兰科植物,双子叶植物药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藤茎。当年生幼枝淡绿色,光滑无毛,上被白粉,五棱血藤

形,棱上具翅膜;一年以上者紫棕色,略呈方形至圆形,具狭翅或无翅,皮孔淡棕色,显明;芽鳞卵形,宿存于小枝基部。单叶互生,半革质;阔卵形或近于圆形,长9~11厘米,阔5~8厘米,先端尖尾状或短尖尾状,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具稀细齿;上面绿色,被少许白粉,下面淡绿,白粉较浓厚;叶柄红色,被白粉,长2.5~5厘米。

药用价值

败毒消痈,活血通络。

性味归经

苦,平。

①《浙江民间草药》:“性平,味酸涩。”

②《四川中药志》:“性凉,味苦,无毒。”肝、大肠二经;《四川中药志》:“入肝、大肠二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25克,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

用药忌宜

《闽东本草》:“孕妇不宜多服。”

药物配伍

配败酱草,清热解毒;活血消痈,配连翘:泻火清热;配苦参,清热解毒。

主 治

治急、慢性阑尾炎,风湿痹痛,赤痢,血淋,月经不调,疳积,虫痛,跌扑损伤。

考 证

出自《简易草药》;《植物名实图考》:“大血藤,今江西庐山多有之。蔓生,紫茎,一枝三叶,宛如一叶擘血藤

分,或半边圆,或有角而方,无定形,光滑厚韧。根长数尺,外紫内白。有菊花心,掘出曝之,紫液津润。浸酒一宿,艳红如血。”

栽培管理技术

选地整地

根据鸡血藤的生长环境,可选择海拔1600米以下,土层深厚、利于排水保墒、背风潮湿的缓坡地作为育苗的苗床地。把土深翻晒5~10天,每亩均匀施入农家肥800~1000千克、或复合肥者40~50千克作为底肥,深翻做墒后加盖一层生土即可进行播种或扦插。

种子种苗准备

野生鸡血藤的种子到秋末冬初呈暗兰色时为成熟,可采集晒干作为种用。扦插用种苗一般选择一年生以上半木质化的无病害株,也可以用已有虚根的茎进行扦插。[1]

育苗时间

实生育苗一般4月上旬至5月下旬播种。扦插育苗一般在6~8月份进行。

播种及扦插

播种前可用0.3~0.5%的高锰酸钾浸种24小时作催芽除菌处理,浸泡后捞起凉干,半天后可播种。一般播种的原则是:土干种干,土湿种湿,以利于提高出苗率。种子均匀撒播后要加盖一层薄土。扦插苗一般长10~15厘米,插口切面要进行晾干,使创液凝固,然后按行距20厘米打浅沟,按株距5X5定植,种苗入土2/3,与地面呈45。角,压实。

覆荫浇水

播种或扦插后,要用喷壶均匀的浇一次透水,不能用瓢猛浇,以防冲走种子和冲露扦插部,然后搭2.5米高防晒棚,加盖70%的防晒网。以后根据需要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潮湿。二、移栽不论实生苗或扦插苗,种苗长到40厘米高时即可进行移栽。但一般移栽时间最好选择在6~7月份。根据鸡血藤习惯生长在深山密林、溪边,常缠绕其它树上的特点,栽培地最好选择在缓坡阔叶林内,可按树木的分布情况,在离树根100厘米的空地开挖50X50X50厘米的定植塘,塘底加入20~30千克的腐熟农家肥做底肥,加盖20厘米熟土,把种苗定植在塘中间,加土压实,浇一次透水。如果没有树林,可以人工搭架或架设铁丝网栽培,铁丝间距以50厘米为宜,用水泥桩固定,高2.5米,种植株距和行距为50X150厘米。三、管理育苗期幼苗高5~10厘米时,要去弱留强,随时清除杂草,待苗高15厘米以上时,可装入营养袋进行培育,装袋时取苗要小心,最好是带土装袋,不要伤根,同时避开高温天气,装袋后仍要进行覆荫防晒,当天浇一次透水。移栽后要加强管理,注意浇水,除草,发现死苗要及时补上,待苗长到50厘米还不便移栽时,要及时引导藤苗上树或上架,随后施一次追肥。鸡血藤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注意排水即可防治。虫害主要是蜘蛛,常发生在5~9月份,可用90%的敌百虫800倍液防治,每隔7天喷洒一次,连续2~3次即可。

遇@见(2015-05-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