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历史人物——伍子胥

家乡区县: 湖北省监利县

伍子胥 伍子胥(前559~前484)。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名员(音云,yun第二声),字子胥。春秋末期楚国大夫伍奢之次子,先祖原姓乾,名荒,因有功于周,被赐封为伍哲功,其子孙遂以伍为姓。春秋时楚国人。属今监利县人,县城大车站外有其雕像。伍子胥的父亲叫伍奢,伍员的哥哥叫伍尚。伍子胥本为楚国人。性刚强,青少年时,即好文习武,勇而多谋。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因遭楚太子少傅费无忌陷害,父、兄为楚平王所杀,被迫出逃楚国,发誓必倾覆楚国,以报杀亲之仇。入吴后,知公子光有大志,乃助其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得进用为“行人”(掌朝觐聘问之官),与谋国政。辅佐吴王阖闾修法制以任贤能,奖农商以实仓廪,治城郭以设守备。又举荐深通兵学的孙武为将,选练兵士,整军经武,使吴成为东南地区一强国。后遭太宰伯嚭诬陷,被逼自杀。春秋末期吴国兴亡,伍子胥举足轻重。其治国用兵,以务实为旨,远见卓识,谋略不凡。《汉书·艺文志》著录兵书《伍子胥》十篇、图一卷,虽已亡失,当证伍子胥生前有其军事著作。

历史评价:

伍奢:“员为人刚戾忍卼,能成大事。”[15]

费无忌:“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

伯嚭:“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

庄子:“伍员、苌弘知事君尽忠,而不知逆君之致祸。”[16]

屈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17]

陈轸:“子胥忠其君,天下皆欲以为臣。孝已爱其亲,天下皆欲以为子。”

范雎:“使臣得尽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之说行也,臣又何忧?”

司马迁:“怨毒之於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於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於後世,悲夫!方子胥窘於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白公如不自立为君者,其功谋亦不可胜道者哉!”[15]

桓宽:“缟素不能自分于缁墨,贤圣不能自理于乱世。是以箕子执囚,比干被刑。伍员相阖闾以霸,夫差不道,流而杀之。乐毅信功于燕昭,而见疑于惠王。人臣尽节以徇名,遭世主之不用。”[18]

刘向:“楚不用伍子胥而破,吴阖庐用之而霸,夫差非徒不用子胥也又杀之,而国卒以亡。”

韩婴:“伍子胥前功多,后戮死,非知有盛衰也,前遇阖闾,后遇夫差也。”[19]

诸葛亮:“子胥长于图敌,不可以谋身。”

司马贞:“谗人罔极,交乱四国。嗟彼伍氏,被兹凶慝!员独忍诟,志复冤毒。霸吴起师,伐楚逐北。鞭尸雪耻,抉眼弃德。”[15]

徐凝:“千载空祠云海头,夫差亡国已千秋。 浙波只有灵涛在,拜奠青山人不休。”[20]

李廌:“烈士可庙食,么麽可悲夫。誓心报荆郢,忍耻适江吴。功成期牖下,旋闻赐属镂。楚邦乃怨耦,宿愤向已摅。涛江厌波神,魂魄游故都。存亡两陈迹,无用愧包胥。”[21]

范仲淹 :“胥也应无憾,至哉忠孝门。生能酬楚怨,死可报吴恩。直气海涛在,片心江月存。悠悠当日者,千载祗惭魂。”

王安石:“子胥出死亡捕窜之中,以客寄之一身,卒以说吴,折不测之楚,仇执耻血,名震天下,岂不壮哉!”[22]

司马光:“昔周得微子而革商命,秦得由余而霸西戎,吴国得伍员而克强楚国,汉得陈平而诛项籍,魏得许攸而破袁绍;彼敌国之材臣,来为己用,进取之良资也。”[23]

苏轼:“父不受诛,子复仇,礼也。生则斩首,死则鞭尸,发其至痛,无所择也。”[24]

王令:“西风骚客倦游吴,吊古心怀此暂舒。鬼籾久应除佞嚭,民思今果庙神胥。虽然邪正皆归死,奈有忠谗各异书。回首旧江江水在,怒涛犹是不平初。”[25]

杨备:“出境鞭尸报父雠,吴兵勇锐越兵忧。忠魂怨气江云在,日见炉香烟上浮。”[26]

王若虚:“勇而无礼,为而不顾,既自贼其君,又贼人之君,员真小人也哉!”

李贽:“伍子胥绝孝纯忠,惊天震地,楚之烈也。”

邵宝:“伍子胥孝知有亲而不知有国,仇一人而戕一国,卒之流毒宗社,不亦甚哉!”

梁启超:“伍子胥智勇深沉,真一世之雄也。”

Zoey*杨(2015-05-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