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

家乡区县: 湖北省黄州区

● 文化遗产—挑花

挑花,又名架子花,十字挑花,属挑、补、绣这一民间刺绣的范畴。是在湖北省黄梅县民间长期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工艺,其内容丰富,品种繁多,图案精美,色彩富丽,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

挑花的主要原料,是当地的家(念:GA)机布,又叫大(念:DAI)布染成青色作底,艺人依靠一根针,一根线(七种颜色),在上面交替挑绣各种图案,动物如:鲤鱼穿莲、恩鸽蟠桃、鹭鸶穿莲等;戏曲人物有:四郎探母、穆桂英下寨、桃园结义等;植物有:莲、兰、菊、桃等。

主要的品种有被面、床单、门沿、方巾、围腰、衣裤、鞋垫、枕头等。其中方巾尤为出色。

● 文化遗产 —花鼓戏

民间戏曲,又名"东腔",起源湖北麻城,流行鄂东,蕲春,罗田等地.具有近两百多年的历史.是在当地民歌小调演变的"哦呵腔"的基础上形成并吸收了清戏的声腔和剧目.唱腔有正腔,二高腔,二行,叹腔和小调;剧目有<>等大戏,也有<>等高腔剧目.在解放后成立了专业剧团.演唱配上弦乐伴奏,又保留了人声帮腔.有一守的特色。

● 文化遗产 —花挑

民间歌舞,大别山是民间歌舞的发祥地之一,至今保留了历史上民间歌舞的基本特征,产生了一系列精品歌舞表演形式,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麻城花桃历史悠久,以花桃'锣鼓'锁呐及二胡等老器乐器为代表,配以山歌短调.麻城市福田河是麻城花挑的主要产地.目前麻城花挑流传于整个麻城及大别山地区.1956年麻城花挑赴京参加全国首届民间歌舞会演,并作为优秀节目进入中南海为中央领导作专场演出.1978年麻城花挑表演者作为群众演员参加电影<>演出。

那年夏天(2015-05-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