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县高中成立于1941年,迄今72年校史。2005年被评选为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12年被评为河南省文明单位。目前,“一校两区”占地面积160余亩,总建筑面积80000m2。学校现有378名教职工,89个教学班6000余名学生。近七年来,学校在坚持规模发展与内涵发展并重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办学成就显著,先后荣获教育部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示范校、河南省标兵文明学校、河南省首批素质教育示范校、河南省基础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校园文化建设先进校、河南省民主管理示范学校、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南省教师培训年活动先进单位、河南省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先进单位、河南省师德师风建设先进校等86项奖励。一、光辉历程
1941年秋—1948年夏,国立经扶县立初级中学,校址今城关步行街中段。
1948—1949因解放战争而停办。
1950—1951,初级师范短训班。校址迁至城关中正街城厢小学院内。
1951年春,新县初级师范学校,校址迁至县城北郊洞坪村原红四方面军被服厂。
1953.8-1956.8新县初级中学。
1956.9—1958.8 新县第一初级中学
1958.9—1968.8 新县第一中学,开始招收高中学生。
1968.8—1973春新县五·七中学。
1973年春天定校名为“新县高级中学”,1978年被确定为信阳地区重点高中。
2004年被评为信阳市示范性普通高中。
2003年5月,经省教育厅批准,新县高中成立分校。同年9月租赁新县艾洼原新县民兵训练基地招生并授课,首届招生6个班202名学生。2005年4月,新县高中在长潭小学附近征地80亩兴建分校,2006年8月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分校迁入新址。
2005年12月通过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验收,迈入河南名校行列。
二、办学特色
从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以李德生老将军为该校题写的“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题词为指导,积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形成独具特色的“四大素质版块”。
——快乐教育。秉持“十二乐活”主张,用兴趣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培养良好的心态。连续五年开展新生入学“好思维情商志育快乐营”, 倾听学生的心声,培养学生快乐性格;每两年一届的体育文化节为学生提供精彩舞台,引导学生树立竞争意识。
——博雅教育。通过先进教育理念引领、特色校园文化熏陶、诵读经典《弟子规》、晨读美文、早练“三气” 、晚练“三体”、传统节日赛诗会、艺术节等教育实践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成为知识渊博、眼界开阔、举止文明、气质优雅的人。
——创新教育。它以“我想我行”研究性学习、课本剧编演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为载体,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新高学生编演的课本剧《刘姥姥嬉游大观园》在2011年荣获河南省首届校园戏剧节一等奖。
——感恩教育。通过开展五四主题团日活动、清明祭扫活动、社区服务、毕业捐赠、“新高杯·感恩的心”征文、“寻觅真情,感动你我”演讲比赛、爱心捐款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感恩的行动,引领学生人格进步和精神成长,用感恩的心激发出生命的热情,高扬理想的风帆!
三、辉煌成就
近年来,高考成绩跃居全市省级示范性高中前列,连续三年荣获信阳市教育局高考成绩一等奖,多次获得信阳市高中教育先进单位。
2013年新县高中高考成绩再创辉煌,全校报考2201人(较上年减少100人),本科一批进线271人,较上年增加69人,增长34%;本科二批进线873人,较上年增加206人,增长31%;本科三批进线1718人,全校本科进线率78%。
在信阳市2013年普通高考评比中,新县高中取得四个第一的骄人成绩:本科以上进线率位居全市第一,应届生本科以上进线率位居全市第一,应届生本一、本二过线人数增长率均居全市第一。
另外,本二以上进线率位居全市第二,本一进线率位居全市第三,应届理科语文、数学、外语、理综人均分分别位居全市省级示范性高中的第三、三、二、三位;应届文科语文、数学、外语、文综人均分均位居全市省级示范性高中的第二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