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稍黄
“卖稍黄,女看娘”。旧时出嫁女儿挂念娘家收成,回娘家看麦稍黄,了解娘家麦子的长势,一般带饦饦馍和绿豆糕,现时,大多带糕点副食。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人们包粽子,带香包,给孩子搽雄黄酒,在门上插艾蒿。包粽子起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旧时,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在前一天包好粽子,晚上煮,端午节吃。现在大家届时都是买粽子,蒸糕或油糕吃。
端午节前一两天,人们去地头或水渠边采集艾蒿带回,插在门上,意在解毒驱邪。端午节将临,小媳妇、大姑娘们买来各色丝线和雄黄、香药,精心缝制香包。其状若桃型、心型等,色彩斑斓,下垂长穗,内装香药,耀眼喷香。不仅小孩老人佩戴香包,许多大姑娘还悄悄地将它送给心上人,做定情之物。端午节早晨,大人们还把雄黄酒抹在小孩的耳孔和屁眼处,防止恶虫近身。
看忙罢
麦子碾打完毕,“三夏”忙罢,女儿便和女婿一块去娘家,看夏粮的收成如何,礼品是石头馍及各种副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