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说清互联网+

家乡区县: 九江市都昌县

    互联网+”这个概念在2015年被人们谈论得风起云涌,你们,他们,我们几乎都在谈论着互联+是什么?该是什么样子发展的。大概是因为在今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这个概念吧,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效焉”于是,各行各业均推出自己的“新常态”思维。如若这些新的跟进时代的产物可以实现其所对应的目标,则为最好!但是遗憾的是,其实很多长篇大论均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从大概念上说,互联网 ,加的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社会化、智能化等具有未来趋势的工业4.0效应的商业化革命,这是一个指向未来进行时的战略性趋势指导纲要。互联网 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无论网络零售、在线批发、跨境电商、快的打车、淘点点所做的工作分享都是努力实现交易的在线化。只有商品、人和交易行为迁移到互联网上,才能实现“在线化”;只有“在线”才能形成“活的”数据,随时被调用和挖掘。在线化的数据流动性最强,不会像以往一样仅仅封闭在某个部门或企业内部。在线数据随时可以在产业上下游、协作主体之间以最低的成本流动和交换。数据只有流动起来,其价值才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1互联网 推动各产业的互联网化
互联网 的过程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过去十年,这一过程呈现逆向的互联网化。以前的企业管理强调层层管理,强调中级管理者的权利与责任。然而在互联网 的导向下,在企业价值链上来看,从消费者在线开始,到广告营销、零售、到批发和分销、再到生产制造、一直追溯到上游的原材料和生产装备。 从产业层面看,表现为一个个产业的互联网化:从广告传媒业、零售业、到批发市场,再到生产制造和原材料。

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互联网 ”是从C端到B端,从小B再到大B的过程,产业越来越重。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物流、金融业也跟着出现互联网化的趋势。在“互联网 ”逆向倒逼的过程中,各个环节互联网化的比重也在依次递减。
1 “互联网+”的动力:云计算、大数据与新分工网络
“互联网+”的实践风起云涌、极大地改变着经济、社会的面貌,其不竭动力来自于三方面:一是新信息基础设施的形成;二是对数据资源的松绑;三是基于前两方面而引发的形态变革。


互联网+仰赖的新基础设施,可以概括为“云、网、端”三部分。 “云”是指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生产率的进一步提升、商业模式的创新,都有赖于对数据的利用能力,而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像水电一样为用户便捷、低成本地使用计算资源打开方便之门。 “网”不仅包括原有的“互联网”,还拓展到“物联网”领域,网络承载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新增价值持续得到挖掘。 “端”则是用户直接接触的个人电脑、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传感器,乃至软件形式存在的应用。“端”是数据的来源、也是服务提供的界面。 新信息基础设施正叠加于原有农业基础设施(土地、水利设施等)、工业基础设施(交通、能源等)之上,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网销Cynthia(2015-05-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