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银川的大街小巷及重大庙会上,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位身材高大、脸庞瘦削的艺人,他能边弹三弦,边声情并茂地唱宁夏小曲子。他唱的曲子,常常让观众百听不厌,他就是那个年代的“文娱明星”——张玉贵。提起张玉贵,老银川人几乎无人不知,很多人都是小时候听着张玉贵的宁夏小曲子长大的。 如今,老人已故去28年。记者几经辗转,终于来到张玉贵位于银川市大新镇塔桥村七队的家。他的儿子张跃已是64岁的老人。说起小时候父亲唱小曲时家里的热闹场景,他现在想起来都很自豪。 张跃告诉记者,父亲没上过一天学,不会写字,也不识字,但他编小曲子的词张口就来,都是即兴创作,记忆力特别好。别看他经常在那么多人面前演出,但在人多的地方,别人跟他开玩笑时,他还会害羞;父亲不抽烟,闲了就编快板、唱小曲,为人风趣幽默,口才很好。 自幼喜欢小曲子 宁夏小曲,民间称小曲子。流行于宁夏银川、永宁、贺兰、中宁、同心、平罗、惠农等地。宁夏小曲子形成年代不详,方志上无文字记载。据老艺人的回忆,清朝中后期宁夏境内已有民间小曲艺人活动。清光绪年间,宁夏小曲的演唱广为流行。此时期,宁夏小曲的卖唱艺人也渐多起来,银川、永宁、吴忠、石嘴山等地已有卖唱班社,这些班社对宁夏小曲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宁夏小曲是宁夏坐唱这种艺术形式的前身。 张玉贵自小嗓子条件好,又非常喜欢唱,就跟随灯影戏班伴唱。渐渐地,他喜欢上了民歌、小曲。张玉贵不仅会唱,还弹得一手好三弦,会弹月琴,能拉二胡、板胡、会吹唢呐,善打十六块竹瓦子,能熟练击打鱼鼓、简板,梨花剪等多种打击乐器,还会耍皮影戏前手。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