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家沟民间故事二

家乡区县: 湖北省竹山县

伍家沟距武当山金顶只有70华里,正处于武当山道教腹地。在武当道教文化覆盖区的广大农村天地里,都有一批数量巨大的土生土长的汉族民间生活故事。楚文化在伍家沟这一古老的村子里也有所体现,如在村民的信仰、风俗、生产方式、衣、食、住、行,以及民歌、民间故事中,都有大量表现。许多古老的风俗,如先秦楚人的拜日、崇火、尊凤、招魂,与尚东、尚左的信仰与风俗,至今仍在百姓的婚丧嫁娶等活动中有所留存。

伍家沟民间故事村的形成,有三个因素,即:道教文化的渗透,汉族文化的底蕴,历史文化的积淀。这三种文化在伍家沟汇合,形成"内陆湖效应",储存、积累,再由社会、家庭等方式传承,使"内陆湖"中精神财富逐代下传,并不断进行再积累、再提高、再巩固,而结出了今天的硕果。
伍家沟民间故事村,是中国荆楚文化与道教文化中民间文化的一个既普通又特殊的现象,是中华大地上村落文化的特殊生态。伍家沟的汉族历史文化、民间文化,在受到武当道教的影响与感染之后,已自成脉络,更具有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1、 原生态的作品较多。它们反映了普通群众的创作状况,是研究伍家沟故事发生、发展的第一手材料。
2、 鲜明的地方色彩。武当山的传说、陈世美的传说、特别是有关本乡本土的传说等,都是当地所独有的"土产"。
3、 源远流长。《人狗成亲》这类神话是全国首次发现,从中可见原始社会荒火为害和以狗为图腾的影子;《挖断岗》传达出了关于生殖崇拜的信息;李自成的一组传说均为外地闻所未闻,显然是他到过武当山地区的反映;《秦朝的书生今日死》虽然传统色彩浓郁,却是当代的产品,它们简直是一道道鲜明的"年轮"。
4、 鲜活的故事生态。至今有的老人仍把出自幻想的传说故事,如《林家庄遇鬼》、《狐狸精偷鸡》、《吃过鸡蛋捏碎壳》等当成实有其事,所以讲述起来格外生动传神,特受群众青睐。
5、 故事活动有一定群众性。
这些特点的形成是与伍家沟地处山区,环境闭塞,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落后,与外面的大千世界基本上处于隔绝封闭状态息息相关的。这一社会环境使汉族民间文化的这块活化石得以保存,使伍家沟成为享誉世界的著名故事村。

被国内外有关专家称之为"民之瑰宝,族之精魂"、中国汉族民间文化的"活化石"、"中国民间故事的半坡遗址" 的伍家沟故事,虽然它的文化空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且一些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亦已发表,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文化生活出现多样性选择,伍家沟民间故事生存的社会环境受到了强烈冲击。如何保持这一优秀民族文化空间的有序发展是传承人和社会各界必须思考的问题。
作为口头的活态文化,应该存活在故事传承人的讲述活动中。因此,传承人维系着故事的"兴衰"。老一辈的故事家陆续去世,传承人是受社会生活风俗的浸染和制约的。文化冲击问题不能回避,随着伍家沟村封闭的生活状态一天一天被打破,尤其是村里广播电视的普及和整个社会的转型,伍家沟人开始走向外面的世界,这些都消解了讲故事的氛围。
汉族民间故事弥足珍贵,要想让伍家沟村不沉寂,最根本的一条是要从故事入手。文化的积淀能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故事的生命力很强,很多故事流传了几千几百年,不应该随着时间而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保护好这些非物质文化,将是留给未来社会、和谐社会最大遗产。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伍家沟民间故事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任先生i(2015-05-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