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医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高等学府。位于太行山麓、黄河之滨的牧野名城新乡市,是河南省属普通本科院校,也是河南省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西医本科院校。学校文化底蕴深厚,其渊源可追溯到1896年英国人劳海德在古城卫辉开办的西医诊所。1903年“博济医院”在该诊所基础上建成。1920年医院扩建后更名为“惠民医院”。1922年加拿大人维特立夫创办“惠民医院”护士学校,招收四年制护理专业学生并由中华护理学会(1923年名为“中华护士会”)颁发文凭,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史的开端。1949年,冀鲁豫行署卫生学校和哈利逊医院从山东迁入卫辉,与惠民医院及护士学校合并,并接收解放军第三机动医院部分医护人员和干部,于1950年成立平原省医科学校。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学校由华北行政委员会接管,更名为华北第二医士学校。后又历经新乡专区医学院、河南省汲县医学专科学校等,1962年学校更名为豫北医学专科学校。1982年,学校升格为本科,定名为新乡医学院。1998年6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6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一个世纪的风雨沧桑、90余年的办学经历,历代新医人秉承“明德博学,至爱致用”的校训,薪火相传,不懈奋斗,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目前已为国家培养了8万余名医护管理等人才。多次被评为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团队,两次被授予河南省文明单位,获得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值得推荐的20张河南教育名片、河南省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河南省本科高校综合实力20强高校、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南省文明标兵示范校等。
学校占地面积1868亩(含附院),建筑面积95.9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3亿元,纸质图书104.99万册,电子图书3753.13GB。截至2014年12月,现有教职工11308人(校本部1949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653人;各类在校生46531人。其中,校本部本科生14466人,研究生622人,来华留学研究生、本科生16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16094人;三全学院学生15333人。
学校设有20个教学院(系、部),具有研究生、本科、留学生、中外合作办学、成人教育等较为完备的高等教育体系,建有一个独立学院——三全学院。其学科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等7个门类。拥有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5个、二级省级重点学科1 个。拥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生物学、心理学、生物医学工程等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0个二级学科学位点和临床医学、公共卫生、护理、公共管理等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本科专业。获批国家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国家卓越医师培养计划试点单位。拥有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和药学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10个省级特色专业,28个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省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1个省级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创办有《新乡医学院学报》、《眼科新进展》、《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临床心身疾病杂志》、《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等5种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其中《眼科新进展》和《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建有5所直属附属医院,编制床位9406张;拥有1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和百余个教学实践基地。多所医院获评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连续入选我国地市级医院100强。其中,第一附属医院为首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第二附属医院成立了全国首家省级精神卫生医疗联合体。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追求卓越。高考第一志愿报考率连年位居河南省理科类院校前列,录取分数连年保持河南省理科类本科二批次高校录取分数的第一名、继续保持河南省本科一批次高校录取分数的第二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挑战杯”等活动中屡获佳绩。学生李院军入选“中原十大孝子”,获选“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本科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硕士研究生年底就业率连年保持100%。2014年,实现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突破。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重视人才资源。近年来,引进了15名海外高层次人才,聘任3人担任院系负责人和相关学科特聘教授,带动学科建设并取得了积极成效。启动了“太行学者”和“太行青年学者”计划。现有3个省级特聘教授设岗学科。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拥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中原学者、省管优秀专家、省教学名师、省特聘教授、海外留学归国专家、知名学者等300余人。。今天的新乡医学院正积极适应高等教育新常态要求,主动融入和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朝着建设省内一流,国内知名,以医学为主体,文理工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加速实现学校转型的宏伟目标阔步迈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