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东湖风景区[1]位于武汉市城区的二环与中环之间,至今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六个游览区,即听涛区、磨山区、珞洪区、落雁区、吹笛区以及还未完全建成的白马区。33平方公里的水域浩瀚,12个大小湖泊,120多个岛渚星罗,112公里湖岸线曲折,环湖34座山峰绵延起伏,10000余亩山林林木葱郁,湖水镜映,山体如屏,山色如画。东湖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春季山青水绿、鸟语莺歌;夏季水上泛舟,清爽宜人;秋季红叶满山,丹桂飘香;冬季踏雪赏梅,沁雅寻幽。
东湖是最大的楚文化游览中心,楚风浓郁,楚韵精妙,行吟阁名播遐迩,离骚碑誉为“三绝”,楚天台气势磅礴,楚才园名人荟萃,楚市、屈原塑像、屈原纪念馆,内涵丰富,美名远扬,文化底蕴厚重深远。依山傍湖的东湖梅园,是别致的园中之园,为江南四大梅园之一,1200亩园地上309种梅花争芳斗艳。目前,登录的世界梅花品种共262个,其中东湖梅园就占了152个,是中国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
为了从更多层面反映楚文化的丰富多彩,从80年代末以来,在东湖磨山景区又相继建成了楚城、楚市、风标、楚天台、祝融观星、离骚碑、楚辞轩、唯楚有材等景点。除了这些景点之外,东湖湖畔的湖北省博物馆中蕴藏有大量楚地出土文物,如曾侯乙编钟等。
磨山区
磨山区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东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三面环水,六峰逶迤,既有优美如画的自然风光,又有丰富的楚文化人文景观,每年接待中外游客100多万人次,是武汉市最靓丽的旅游休闲胜地。秀丽的山水,丰富的植物,别致的园中园和浓郁的楚风情是磨山景区的四大特色。充足的雨量与光照,使这里各种观赏树种达250多种,共200余万株,在武汉有“绿色宝库”之誉。
珞洪区
即武汉大学,掩映在山林之中。古朴典雅的校园建筑错错落落散在樱花、桂花等花木间,引来游人无数。洪山也是林木葱浓,古迹甚多的好去处。落雁区内有一鼓架山,相传是战国时楚庄王击鼓督阵讨伐斗越椒的地方,在一次战斗中,斗越椒向楚庄王猛射一箭,却射在鼓架上。此山因此被称为鼓架山。
白马区
落雁区的北面是白马风景区,区内有一白马洲。相传公元二〇八年赤壁之战后,鲁肃转回夏口骑马过洲,战马陷泥而死,鲁肃含泪葬马于洲,故此地称为白马洲。落雁区和磨山区的东面是吹笛山,这里山峦起伏,群山争秀。据传明代皇帝朱元璋的第六子朱桢被封在武昌时,曾在此地吹过笛子,此山因而得名吹笛山。
饮马池
湖北为古楚国之腹地,而武汉又位于湖北的中心。“楚水清若空”,东湖自古就与楚文化结缘。西周时期,楚王熊渠封其子熊红为鄂王。鄂王在现东湖蔡家嘴用青石筑池饮马,曰“饮马池”。他死后,便葬在东湖西北岸的凤麟嘴。
枝叶扶疏野草花,绿杨深处旧人家。
春风十里东湖路,浩荡烟波映晚霞。
唯有武汉东湖。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