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邦道( 1837~1896),字见农,四川涪州人,行伍出身。咸丰五年(一八五五年)由武童投效湖北军营,初从楚军参加镇压太平军起义。九年(一八五九年)以功晋参将。后还本籍筹防,同治元年(一八六二年)迁副将。1863年至陕西汉中,赐号冠勇巴图鲁。旋坐汉中失守,褫职。嗣从副将杨鼎勋援苏、浙、闽,以功开释处分。同治六年(一八六七年),随淮军刘铭传镇压东捻军,复官。同治七年打败张宗禹西捻军于沧州减河桥口。更勇号鉴僧额巴图鲁,擢总兵,署江苏徐州镇。光绪四年(一八七八年),特旨擢提督。六年,调驻天津军粮城,补授正定镇总兵。
一八九四年八月甲午战争爆发,原旅顺守将宋庆赴防九连城,李鸿章别令姜桂题守旅顺,檄徐邦道助之。十月二十四日,日本第二军由辽东半岛花园口登陆。十一月三日,开始向金州进犯。徐邦道认为金州为旅大后路咽喉,金州失守,旅大难保,主张分兵往援金州,以固旅顺口后路。时清军。驻旅顺凡六统领,新旧三十余营,莫之应”。不得已,徐邦道自率所部拱卫军步队三营赴金州御故。徐邦道至金州后,以兵单,一再要求驻大连湾守将赵怀业派兵支援。赵只派营官周鼎臣率步队两哨前往应付。
徐邦道至金州后,会合驻金州的练兵,在金州东路设防。督率部下昼夜赶修工事,分建堡垒于貔子窝至金州大道两旁山顶,以防御日军来路。五日上午,日军第二军第一师团第一旅团长乃木希典少将指挥两个大队的兵力,向徐邦道拱卫军阵地发起攻击。徐邦道指挥部下凭垒据守,进行反击。击伤日军第二大队副官大野尚义及士兵二人。激战三小时,日军退去。下午四时,日军再次发起进攻,又被击退。六日凌晨,日军占领了距拱卫军阵地前一千米的高地,用大炮向拱卫军两侧山顶堡垒猛轰,然后派步兵冲锋。激战两小时,徐军虽伤亡很重,但阵地仍屹立无恙。这时,由金州北路迂回进攻的日军第一师团本队,从后面抄袭徐军后路。敌众我寡,腹背受敌,徐邦道只得放弃东路阵地,率军退入城内固守。
日军占领东路阵地后,列炮于阵地上向金州城轰击。第一师团本队也集中三十六门大炮于城东北的三里庄,用排炮向金州城猛轰。“枪子弹药,坠落如雨”。接着,派工兵用炸药将北门爆破日军潮水般涌入城内。不久,东门也被攻破。徐邦道指挥守军与敌人展开激烈的巷战,因众寡不敌,最后徐邦道率队由西门和南门撤出,退往旅顺。七日,日军占领了大连湾。十七日,口军开始向旅顺口进犯。当得知日军即将进犯旅顺口时,徐邦道不顾金州新败,军士饥疲的困难,决定在日军进攻必经的道路上,组织伏击,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十一月十五日拂晓,徐邦道率拱卫军开往旅顺北十公里的土城子一带进行埋伏。中午,在土城子南与日军的搜索骑兵队相遇,徐邦道指挥部下奋勇出击,打退了日军,首战告捷。但因徐军在金州新败,行帐辎重遗失,粮草缺乏。“其步卒非回旅顺不能一饱”,只好放弃阵地,退回旅顺就食。
十七日,徐邦道为了主动出击进犯之敌,会同姜桂题、程允和所部马步五千人,再往土城子迎战。十八日,在土城于附近包围了日军骑兵搜索队、步兵第三联队第三中队等部,予以迎头痛击。打得日军“诸队陷于悲惨苦境”,“苦战之状,实非笔墨所能尽述”。最后,来不及收拾战场上的尸体,向营城子方向狼狈溃逃而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