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福乡位于涪陵区西南边陲,介于东径106°41′—106°47′,北纬31º30´—31º37´之间,东邻涪陵区大顺乡,南连南川区太平场镇,西靠巴南区丰盛镇、双河口镇,北接涪陵区新妙镇。公路里程距涪陵区政府驻地93公里,重庆市政府驻地90公里,全乡幅员面积81.6平方公里,东西与南北之比约1:2.5,境内有石(沱)南(川)公路,石(沱)龙(潭)公路横穿而过,有通往重庆的交通要道增(福)丰(盛)公路、三(合)羊(鹿)公路。油江河由南向北从全乡东部流过。
乡镇历史
增福因黄、王、郭、杨四大家族为民增加福气晿合而得名,1931年置增福乡,乡政府驻延寿村3社。
增福乡在清朝未期叫廖坪场,场址在现鸿鹤村8社(原墨河村5社),由于场址即大夫地街和延寿路交叉路口处过往的客商较多,是明家、龙潭方向到重庆的必经之路。一姓黄的杀猪匠在此卖肉,并搭建了一草棚卖稀饭、水酒,并提供住宿等,因此过往的客商越来越多。原来的廖坪场由于地势较高,又不是该乡的中心,加之社会秩序混乱,就自然被淘汰。场址就代替了廖坪场,一直持续到民国初期[1] 。
民国初期,涪陵县知县徐琮到增福乡视察乡情,并召集绅士黄、王、郭、杨四大家族代表。代表介绍了农民生活、安居乐业等情况,徐知县听后说:“真是一片福地,各位绅士一定要为民国政府效劳,继续为乡民增加福气”。四位绅士异口同声说:“愿意为乡民增加福气”,为此把场址命名为“增福场”。
沿革概况
1924年开始建乡并用增福为乡名至今。1950年增福乡、三合乡隶属涪陵第十区大顺乡,1956年增福乡划归龙潭区、三合乡划归新妙区,1965年增福乡划归新妙区,1992年撤区并乡后由原增福乡、三合乡合并为增福乡至今,其中1953年增福乡分置永宁乡、三合分置桐麻乡。1955年永宁乡、桐麻乡分别合并入增福乡、三合乡。1958年称公社,1984年称乡至今。1992年撤区并乡时全乡20个村142社、2002年合村后全乡9村142社、2004年并社后全乡9村62社。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