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半边天文化陈列馆

家乡区县: 贵州省息烽县

息烽堡子村“半边天文化陈列馆”——

再现辉煌的岁月

息烽堡子村“半边天文化陈列馆”,2011年8月11日落成开馆。该馆占地5408.1平方米,分8个展区,7个主题:中国妇女解放之路、男女同工同酬第一村、妇女顶起半边天等。采用文字、图片与实物相结合的形式,真实全面地展示了半边天历史文化的深刻内涵,向我们展示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辉煌历程。

日前,记者在息烽县新闻中心工作人员陪同下,来到堡子村。

堡子——男女同工同酬第一村

在馆内,令记者最关注的是《男女同工同酬第一村》,它阐述的是“男女同工同酬”的孕育和诞生过程。

建国初期,息烽堡子成立农业初级生产合作社,妇女也参加了生产劳动。但受封建男权思想影响,男女同工不同酬,男社员劳动一天计七分,女社员劳动一天只记两分半。女社员赵玉华和男社员吴柄柱进行撒菜籽比赛,结果赵玉华撒的菜籽又匀又多,但记分时仍只得两分半。妇女主任易华先、女社员赵玉华等提出“男女同工同酬”的强烈要求,经过顽强斗争,终于在堡子合作社获得了男女同工同酬的权利。

1954年,堡子村率先实现“男女同工同酬”。1955年10月,贵州民主联合会《通报》发表了《在合作社内实行男女同工同酬》一文,介绍堡子村经验。毛主席在看到这篇文章后批示“这一篇文章不长,容易看,建议各乡社普遍照办。”1958年5月25日,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参加十三陵水库劳动时指出:贵州堡子的妇女提出“男女同工同酬”,现在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妇女能顶半边天了。毛主席的批示让堡子成为引领全国妇女解放浪潮的一面旗帜。

堡子,从息烽县的一个地名,演变成了一种文化符号。

上世纪六十年代,堡子妇女已渗透到劳动生产各个领域,堡子成为全国推行男女同工同酬第一村。据老辈人回忆,当时收音机里经常都在播放毛主席的批示精神和堡子合作社的先进事迹,并引来许多人参观学习。

堡子文化内涵的延伸

“半边天文化陈列馆”实物板块陈列了当年留下的一些珍贵文物。有堡子妇女学习的书籍、使用过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还有当地群众以“半边天”文化为题材编写的花灯调、龙灯调、金钱调的谱子……这些如今已被村民们视为“传家宝”。

而依托“半边天”文化旅游资源和蔬菜产业,如今,堡子村成立了“妇女之家”、“半边天”互助小组,在全县范围内率先实施引进外地商家连片发展大棚蔬菜,建立了次早熟蔬菜、食用菌和生猪、鸡鸭等种养殖基地,一跃成为息烽县的富裕村,极大地丰富了“半边天”文化内涵。2009年,堡子村被全国妇联授牌为“全国妇女教育基地”。

村民蒋燕告诉记者,堡子村搞乡村旅游具有两个特色,一是堡子有它的历史文化底蕴,游客可以游览“半边天文化陈列馆”,谈古论今。二是自然环境优美,风景迷人,游客来这里,可享受农家特色菜,采摘新鲜水果,体验回归自然的田园之乐。

下一步,息烽县将启动“半边天”文化体验园建设,把磨豆腐、打糍粑、酿酒等活动纳入体验园。同时,在陈列馆周边发展经济林果种植等绿化环保产业,并对道路沿线进行绿化,建设一条“半边天”观光旅游体验大道,修建龙雕文化墙、景观灯、停车场和旅游文化一条街,未来的堡子将是一个集“半边天”文化体验、妇女教育培训、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景区。

summer(2015-05-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