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岩
据《雍正应城志》、《光绪应城志》记载:孙岩、孙亨早年追随朱元璋起兵,至正十六年(1356年)孙岩任凤阳卫百户。洪武元年(1368年)孙岩以开国功任燕山中卫千户;后又追随燕王朱棣,“靖难之役”中以战功封应城伯,追赠应城侯,谥威武。其子孙亨,参与“靖难”,屡立战功,历升河南都指挥,嗣父爵,封应城伯。其中孙岩死于永乐十六年(1418年),孙亨死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
李幼滋
(1514年-1584)应城西乡河头湾人。字元树,号义河。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中进士,授行人。嘉靖二十八年(1550年)任邵武县丞。次年授刑科给事中,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升户科右给事中。三十三年(1554年)升礼科左给事中。三十五年(1556年)掌吏部。不久罢归。隆庆年间任湖南按察使、工科给事中。万历六年(1578年)擢为工部尚书,治理黄河。万历八年(1580年)以河功加太子少保。赐建“三代尚书”(李铭、李世秀、李幼滋)石坊于应城城区西街。万历十年冬称病致仕。万历十二年(1584年)病故。
陈士元
(1516-1597年)应城西乡陈家岭(今应城陈河镇人和集)人。字心叔,号养吾,小名孟卿,一号江汉潜夫,又称环中愚叟。嘉靖十三年(1534年)受学业于余胤绪(曾任户部侍郎)。嘉靖十六年(1537年)成乡举(经乡试而中举人),编成《缶鸣集》。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编成《金陵集》。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进士;二十四年(1545年)任滦州知州,编《滦州志》。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三月去职,回归故里,并写下了大量诗篇。其诗与“后七子”领袖王世贞相提并论,合称为“王陈”。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卒。著书已刊行者有《易象钩解》、《五经异文》、《论语类考》、《孟子杂记》、《荒史》等26种,计252卷;未刊行者有《新宋史》、《新元史》百余卷,《史篡》10卷;散佚不传者约400余卷。书目均收录见载于《明史·艺文志》,清《四库全书》更详其著录题要。
沈遐清
生卒年不详。女。明末清初人。字素卿,善楷书。早年与贡生陈运隆结婚。三十岁时,丈夫病故寡居,七十岁离世。期间有大量诗作留存。主要有《诗经说意》、《萍窗偶记》、《墨绣窠文集》和《素卿诗抄》10卷、《集唐诗》2卷等。
程大中
生卒年不详,约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前后在世。应城双墩人。字拳时,号是庵。曾被授予蕲州学正的官职,在河东书院主讲诗古文词,追随者众多。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考中进士,授清溪知县。任满辞职回归故里,潜心治学,卒于家中。逝后墓葬于应城城东傅家冲。著述甚多,包括经、史、子、集,计21种130余卷:《四书偶见》(五卷)、《四书逸笺》(六卷)、《周礼外义》(二卷)、《诗传》(四卷)、《归云书目记》(二十卷)、《廿一史偶见》(八卷)、《会史》(二卷)、《测言》(二卷)、《蠹书》(一卷)、《孔子外语》(四卷)、《器用原始》(一卷)、《文林隐义》(六卷)、《广宾实录》(十二卷)、《青浪草渔洋三书》(六卷)、《备问录》(二卷)、《讳补正》(三卷)、《甲乙存稿》(四卷)、《在山堂集》(三十卷)以及《蕲州志》、《旧事考遗》、《逸姓名录》、《四事笺》等。
我是湖北应城的汪朝, 我为家乡应城历史名人代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