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促进胶东半岛的发展,在2013年两会上,青岛市张新起市长的政府工作报告第二部分第二条第二段把胶东国际机场作为2013年的工作安排之一。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建设有限公司是为加快新机场建设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主要承担民航新机场工程的项目报批、融资、规划、建设、验收和协助转场及临空经济区土地一级开发整理等工作任务,由市政府国资委代表市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 青岛市政府任免了部分工作人员。决定任命焦永泉为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聘期三年)。市政府国资委,为进一步加强国资监管,切实履行出资人职责,为此,市政府国资委向新组建的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建设有限公司派出了监事会。市政府印发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事项责任分解方案。要求2013年完成胶东国际机场开工前期工作,规划建设临空经济区。按照总体工作计划,青岛新机场将在2015年开建,总工期为四年,预计在2019年竣工验收。
机场位于胶州市中心东北11公里,大沽河以西、东外环以东、胶济铁路和胶济客运专线之间,距青岛市中心约40公里。该场址周边交通优势突出,拥有青银、青兰、沈海3条高速公路,胶济、胶黄、胶新、胶济客运专线4条铁路和胶济客运专线胶州站,规划中的济青高铁也下穿胶东国际机场并设机场站,已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为场址提供了良好交通条件,利于打造陆空综合交通体系。为区域性枢纽机场、面向日韩的门户机场。
在国家批复项目内容外,青岛市还配套规划了新机场综合交通体系,高铁、地铁、城轨、公路等各种交通方式将在机场交通中心实现“零换乘”。铁路方面,规划建设济青高铁穿过机场并设机场站;新建自胶州北站经机场至红岛站的铁路交通走廊,连接正在建设的青连铁路、青荣城际铁路和已运营的胶济客专,形成新机场与周边城市快速连接的铁路网络。城轨方面,规划建设的主城区M8线、西海岸R9线、蓝色硅谷R7线均接入机场交通中心,形成新机场与市域快速连接的轨道网络。公路方面,改造升级青银高速、204国道、正阳路、胶州湾高速,以及沈海高速、滨河路、双元路,规划建设机场西高速、机场高速,形成“四横五纵”的新机场公路集疏网络。三个交通网络的有机结合,可以实现1小时通达青岛全域、1.5~2小时覆盖半岛主要城市的客货集疏目标。
按照“依托新机场,统筹陆海空,建设航空城,发展大青岛”的理念,同步规划研究了临空经济区,其中核心区221平方公里,拓展区240平方公里,将重点发展航空基础产业、高科技制造业、高端服务业、通航相关产业等。将带动35万-50万就业人口,实现经济产值600亿美元;远期将带动67万-95万就业人口,实现经济产值1000亿美元。为确保城市功能的配套,拟在大沽河东岸规划建设高端居住区、特色商贸区、国际学校等基础设施,打造环境优美、风景宜人的蓝色智慧型滨河特色风情小镇。
下一步,青岛市将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以“规划导引、安全第一、功能齐备、便捷舒适、环保节能、协调美观、质优价公”为指导,致力于综合交通、智慧机场、绿色机场、人文机场、特色商贸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努力建设“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未来百年新机场,形成集航空、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于一体的立体交通中心,打造国家级关键交通节点、面向日韩地区门户机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综合枢纽。青岛新机场将形成集航空、铁路、公路、城市、轨道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枢纽,实现畅通、便捷、高效交通集疏。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和民航业务增长需求的测算,按照民航局“十二五”规划对青岛新机场的定位,预计青岛新机场2025年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飞机起降30万架次,高峰小时航班起降104架次;远期(2045年)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5500万人次、终端6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飞机起降45万架次,高峰小时航班起降136架次。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运行等级为4F(青岛流亭机场为4E级),为最高等级,可起降空客380、波音748、波音787等目前最大机型,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等11个机场等级相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