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的大西南,一个拥有独特韵味的神秘高原之省—贵州,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地貌特征,宜人的气候和美景。不但蕴涵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多彩的融合32个民族的风俗。本文从贵州的历史、地理、艺术、人文、民俗、饮食、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文化视角出发,全方位地呈现最本色的景色贵州。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贵州、发现贵州、建设贵州。文中还有笔者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反思,对其发展方向的理性分析和展望,为读者提供一幅绚烂的贵州画卷。一:地理天然“黔山秀水”一个地区的文化气质,反映了她所根植的土壤的肥沃或贫瘠。要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文,先要踏上这块土地,感受高原自然的巧夺天工,我深知是家乡自然的气质赋予了我们心灵的内在,她的与众不同给了贵州文化得天独厚的生存环境,任何一种创造都深深打上了这块土地的烙印,不论身在何方,记忆中最为深刻和熟悉的美景总是家乡的那片纯粹!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东接湖南省,北邻重庆市、四川省,西连云南省,南界广西壮族自治区。全省境内东西长570公里,南北宽510公里,土地总面积17.61万平方公里。是一个隆起于四川盆地和广西丘陵之间的亚热带、岩溶化高原山地。境内山峦起伏,地貌类型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景观独特。贵州岩溶地貌占全省总面积的61.9%,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岩石分布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域明显,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对区域自然条件的光、热、水、土、气和土地资源、水力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天下第一溶”织金洞被誉为“地下艺术宝库”,让你陡生“织金洞外无洞天”的慨叹,“水上秘洞”龙宫,蜿蜒的白龙洞都享誉甚广。“黔山”!贵州的确是苍山如海,有人就曾以“如浪卷,似涛翻,如浪似涛贵州山”的句子来描述贵州山的磅礴
气势。最著名的要数大娄山、苗岭、乌蒙山和武陵山这横亘贵州的四大山脉,他们是贵州的脊骨。没有见过贵州的山,就不会明白贵州人的坦荡之气从何而来。这里有名扬四海的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弥勒道场梵净山,有地缝天沟般被称为“地球上一道最美丽的伤痕”的马岭河峡谷。“秀水”!贵州是长江和珠江上游的生态屏障,全省分为长江水系的乌江和珠江水系的南、北盘江两大水系。贵州的水有一种灵动的美,无论是黄果树瀑布上奔流直泻于犀牛潭的磅礴大气,还是大小七孔的静美不乏活泼,或是红枫湖上摇曳轻舟的波光粼粼,草海上丹顶鹤们追逐的烟波浩淼,都风姿绰约如清澈透明的眸子。“天然空调”!贵州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和丰沛的降水优势。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5℃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雨、热同季。“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正是贵州的地理天文培育了当地人文的秀气、风骨、和内涵。勤劳善良的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享受自然的馈赠,回报以智慧的创造力。我们生长在自然中,从中学习大山的豁达、威严的傲骨;从碧水中体会沉静和谦虚、包容与坚强。贵州的山水不是长江黄河的汹涌澎湃,也不是苏杭江南的尺幅玲珑,她是山川烂漫的又一种,她代表着贵州儿女的独特魅力。
悠久的历史文化。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