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进程的经济状况

家乡区县: 晋城市 城区

经济状况
编辑

2008年
晋城海天大酒店
晋城海天大酒店
,晋城市生产总值达到527.5亿元,相当于解放初期1952年的108倍,比1978年增长23倍,比建市初期的1985年增长11倍。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间,晋城市生产总值以平均每年11.1%的速度增长,比改革开放前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高出5.2个百分点。1987年,实现了全市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的目标。1993年,又提前7年实现了比1980年翻两番的宏伟目标,使晋城步入了全省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行列。2008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3680元,分别是1952年的54.3倍和1978年的19.3倍。[45]
全市财政收入规模大幅增长,支出结构日益合理,有效发挥了宏观调控功能,为实现经济稳定、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952年,全市财政收入只有区区的641万元,到2008年达113.2亿元,增长1764倍,年均增长14.3%。财政支出规模持续放大,2008年,全市财政支出规模达63.3亿元,比1952年的265万元增长2387倍,年均增长14.9%。[45]
2010年,晋城市生产总值由“十五”末
五星级--金辇大酒店
五星级--金辇大酒店
的320亿元增加到730.5亿元,年均增长12.8%;财政总收入由“十五”末的61.7亿元增加到153.2亿元,年均增长20%;一般预算收入由“十五”末的20亿元增加到55.5亿元,年均增长22.2%。高平、泽州、阳城、沁水财政总收入均突破20亿元;晋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十五”末的8911元增加到17353元,年均增长14.3%;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十五”末的3593元增加到5899 元,年均增长10.4%;“十一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44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2 倍。[46] 2012年12月3日《中原经济区规划》[47] 正式出台,这是继国家出台指导意见后,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规划明确了中原经济区的具体范围,[47] 包括了周边省市和山西省晋城市、运城市、长治市等[48] ,总区域面积28.9万平方公里,2011年末总人口1.79亿,地区 生产总值4.2万亿元,分别占中国的3%、13.3%和9%。[49] [47]
农业

丹河人工湿地
丹河人工湿地
2008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86.45万吨,比1949年增长2.5倍,年均递增2.1%;蔬菜产量达26.58万吨,比1949年增长7.2倍,年均递增3.6%;水果产量达5.96万吨,比1949年增长10.0倍,年均递增4.1%;肉类总产量达8.35万吨,比1949年增长548.4倍,年均递增11.3%;禽蛋产量达3.92万吨,比1949年增长29.6倍,年均递增6.0%。200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40.7亿元,分别为1949年和1978年的7.3倍和3.2倍,60年间年平均增长3.4%;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02.0万千瓦,比1978年增长6.8倍,年平均增长7.1%;农村用电总量达6.6亿千瓦时,比1978年增长13.7倍,年平均增长9.4%。到2008年,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达510.95亿元,比1978年增长261.7倍,年平均增长20.4%。[45]
工业

60年来,全市工业经济依托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发展“五小工业”到依靠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强市发展道路。2008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309.5亿元,比1978年增长23.2倍,为1955年的384.7倍。产品结构上档升级。改革开放以来,晋城下大力气培育、扶持名牌、骨干拳头产品,带动了全市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和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煤炭产业通过实施“关小、改中、建大”,关闭淘汰了一批规模小、安全水平低的矿井,骨干矿井建设速度加快,一批年产百万吨以上的大矿井建成投产,煤炭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08年,原煤产量达8611万吨,比1949年和1978年分别增长131.5倍和8.3倍;化肥产业在稳步建设高浓度氮肥项目的同时,一批以甲醇、二甲醚、煤转油等为代表的新型煤化工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并陆续投产运行,煤化工产业已成为晋城经济新的支柱产业。2008年,化肥产量(折纯)达191.1万吨,比1978年增长82.1倍,年平均增长15.8%,一举成为全国化肥重要产地;冶铸产业上档升级,一批300立方以上的高炉建成投产,新技术、新工艺生产的离心球磨铸管、高档汽车配件等铸件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得到普遍认可;电力产业随着阳城电厂6台机组的投产发电和晋煤集团寺河瓦斯发电厂(目前世界上总装机容量最大的煤层气发电厂)的并网发电,全市电力工业得到快速发展。2008年,全市发电量由1978年的5.9亿千瓦时增加到194.4亿千瓦时,电力工业作为晋城支柱产业的地位更加稳固。[45]
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改革开放30年来,晋城规模工业(1998年前为乡及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由1979年的3.74亿元,发展到2008年的685.01亿元,年平均增速达19.7%;同期企业资产规模(1992年前为资金总额,即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和流动资产或定额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之和)由5.07亿元增加到889.13亿元,年平均增长20.2%;实现利润由0.92亿元增加到110.86亿元,年平均增长18.0%,实现利税由1.17亿元增加到162.43亿元,年平均增长18.5%。2008年与1993年相比,总资产贡献率由11.92%提高到17.76%,成本费用利润率由6.03%提高到20.57%,流动资金周转次数由1.45次提高到2.15次。[45]
旅游

2014年,晋城市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11.5万人次,比2013年增长4.5%;旅游外汇收入633.7万美元,比2013年增长6.8%;累计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2715万人次,比2013年增长25.3%;国内旅游收入242亿元,比2013年增长23.%;旅游总收入242.4亿元,比2013年增长22%。[50]
贸易

2008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7.5亿元,是1950的130万倍,年平均增长27.5%;比1978年增长614倍,年平均增长23.9%。60年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47亿元,其中改革开放30年来的投资额达到1441亿元,占60年投资总额的99.6%。随着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各行各业的基础设施和装备得到极大的发展和改善,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49-2008年,晋城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47亿元,各行各业的基础设施和装备得到极大的发展和改善,积累了雄厚的“家底”,不仅大大促进了各时期经济的增长,而且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45]
通信

在邮电通信方面,已建成包括光纤、
晋城星河学校
晋城星河学校
数字微波、程控交换、移动通信等覆盖晋城市、通达世界的公用电信网,并建成了业务种类齐全、网点密布的公用邮政网。晋城市邮电业务总量由1950年的5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26.22亿元,比1978年的452万元增长579.2倍;电话机拥有量由1978年的5300部增加到2008年的152.3万部。移动通信、网络通信从无到有,迅速发展。2014年全市移动通信用户达到242.7万户。市宽带接入用户增长9.7%。数据通信网络颇具规模,2014年晋城市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37.5万户。60年来,晋城邮电迅速发展,邮电业务总量快速增长。2008年晋城市邮电业务总量达26.2亿元,比1978年增长523倍,年均增长23.2%。

漫半拍(2015-05-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