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凫,又是历史上古蜀国国君或国名之一,现在温江区万春镇鱼凫村境内古蜀国鱼凫城遗址,因其在鱼凫村,国家确定为“鱼凫村遗址”。2001年7月“鱼凫村遗址”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鱼凫作为古蜀国国君或国名,以及遗址名称,历代诗人均有咏诵。
唐代大诗人李白,青少年时期均在四川度过,必定耳濡目染古蜀国许多事情。他在二十五岁出川之前,也就是在距今大约1200多年的唐开元、天宝年间(公元713-742),创作了著名诗篇《蜀道难》,其中“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段诗里向我们至少传达了四个信息:一是古蜀国有叫“蚕丛”和“鱼凫”的国名或国君;二是“蚕丛”和“鱼凫”这二人还是古蜀国开国国君;三是古蜀国历史久远;四是古蜀国与黄河流域人类文化长期隔绝。在该诗中,李白还引用了“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古蜀国五壮士劈山开路的传说故事。
宋代晚期,距今700多年的郫县人孙松寿,曾任嘉定(今四川乐山)知府,他的故居离温江鱼凫城很近,他在《观鱼凫城》一诗中咏道:“野寺依修竹,鱼凫迹半存。高城归断垄,故国霭荒村。”他的诗题便是《观鱼凫城》,说明温江古鱼凫城在古代已实实在在地存在;诗中第二、三句,则是说因为时代久远,无人保护,鱼凫城只“半存”(剩下一半)了,过去的“高城”如今了变成了“断垄”;诗的第四句则是哀叹“故国”——曾经辉煌伟大的古蜀国已成为云雾蒙蒙的“荒村”。
清代乾隆时期,距今200多年的温江人车酉,曾任河南光州通判、知县,他在《鱼凫城怀古》一诗中写道:“混沌留残土,兵戈剩劫灰。古皇千版筑,今我万春来。狐兔巢荆棘,鱼凫国草莱。”他的诗题直接点明是在温江“鱼凫城怀古”;诗的第一、二句则是说鱼凫城因年代久远,以及历代战争,只留下“残土”和“劫灰”;第三句说明了鱼凫城大概是鱼凫王带领古蜀人用很多很多的筑版土夯而成的;第四句则点明鱼凫城的地理位置是在“万春”;第五、六两句则是极言鱼凫古城不堪入目的现状,曾经辉煌显赫的古鱼凫国已变成荆棘丛生、野草遍地、狐兔巢居的荒芜之地。
其它还有许多吟咏鱼凫的诗篇、诗句,难以一一细述。但仅从以上几例,便足以说明古鱼凫王、古鱼凫国、古鱼凫城之概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