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鱼凫城遗址”(国家定名为“鱼凫村遗址”),尽管有诗人吟诵,也有史书记载,还有民间的传说,但它到底是不是古蜀国的都城或发祥地,还需要实物佐证。为此,几十年来省、市、县有关单位曾三次联合对鱼凫城遗址考古发掘。
第一次,1964年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的师生对“鱼凫城遗址”进行调查,并实地测勘,推断其为:温江县鱼凫城之“古城埂为人工所为,且环成椭圆形,因而是一座城址。”
第二次,1996年4月,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研究室、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温江县文管所联合对“鱼凫城遗址”进行详细调查、勘测,并对该遗址试掘428平方米。发掘出土了大量的新石器时期的陶片、石器等,证实了该遗址距今约4000年,是新石器时代古蜀国文化遗址,其断代与广汉三星堆早期相近。由于这次考古发掘,对研究古蜀国状况、四川地区乃至长江上游古代文明起源有非常重大的作用,被列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第三次,1999年底至2000年初,成都市文物考古队与温江文管所联合对鱼凫城遗址进行较大范围发掘,发掘面积达1800平方米。这次发掘,除了出土大量的从宋代至新石器时期的文物外,还基本确定了鱼凫城土垣形状、建筑年代、建筑方式和建筑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的规模。
通过这三次较大规模的调查、勘测和考古发掘,进一步证明了温江区境内的“鱼凫城遗址”是成都平原史前古蜀国古城址之一,它是广汉三星堆文化和金沙遗址的前身,也是长江上游文明起源中心之一,更是古蜀国发祥地之一。由于它重要的历史文化地位,“鱼凫城遗址”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