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酥糖
清光绪二十四年,县人马敬山,精通小糖技术,在吴家场经营"吉祥斋"京果铺,创制酥糖。因与后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同姓,故取名"伏波牌"酥糖。温江酥糖采取传统配方,用料考究,工艺独特,以白芝麻、精白糖、糕粉、熟面、诒糖、熟化猪油为配料,经过制面、制糖坯等工序,然后取锅两口,用暗火分别将面、糖反复迭制成薄片,以不见筋络为佳,再卷成筒状,切片包装。1986年被四川省商业厅商办工业产品评优领导小组评为优秀产品。
温江酱油
清光绪年间,由郑全盛开办的"全盛号"酱园所创。1985年"温泉牌"精酿温江酱油产量达29.56万斤。独具一格的"温泉牌"窝油,又名"温江白酱油",系选用上等黄豆、小麦为原料,经过天然发酵,日晒夜露5至8个月后,制成酱胚,装入木桶内,成熟酱胚遇冷回润产生的汁液,顺缝滴入窝内,故称窝油或滴窝油。
舒炖肉
公平乡龙凤村舒国均于1979年仿"甜汤炖肉"名菜改制而成。选鲜猪肉的"坐墩"(如肉过肥,则去肥只留皮和瘦肉)"团鱼肉"(猪腿上部),用温水泡浸,再用清水洗净,入砂锅内和雪山大豆清炖4小时即成。食时拌以红油海椒、花椒等调料。
大蒜
温江是大蒜的著名产区之一。相传与清乾隆年间引进蒜种栽种。具有味香辣,油脂重,粒大,色泽光亮,含有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的特点。1949年全县种植大蒜1370亩。1985年种植面积扩大到15161亩,工产干蒜957.46万斤。温江所产独蒜,以"经济价值高,内外销路好"而远近闻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