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除了有赤坎老街商埠古韵,还有那霞山法属殖民地时期留下的西洋风情。
1899年,法国强租当时的“广州湾”(今湛江),1945年8月18日,重新回归祖国的怀抱,在这47年的法占时期,湛江这片土地上有了不少西洋建筑。在霞山延安路一带,集中了当年典型欧式建筑。
在一个阴雨的下午,坐上公交来到霞山延安路。
延安路:原称“学堂路”,这里也是老街,但街与赤坎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这里是法式建筑保留最完整的一条街道,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法军广州湾指挥部、维多尔天主教堂、东方汇理银行广州湾分行、霞山福音堂都在这条路上。
广州湾法国公使署:原为法国在广州湾最高行政机关,位于霞山区海滨大道和延安路交汇处,于1903年兴建。不巧的是去的时候这座建筑这在修饰,没能进去,只好围着它转了个半圈。
法军广州湾指挥部:在广州湾法国公使署对面,与它一街之隔。可惜我没看到,是因为它正在修缮被围挡起来。
维多尔天主教堂:沿着延安路向西走不远,就能看到树荫中的这座哥特式双塔建筑。
这座教堂位于绿荫路与延安路交汇处。绿荫路这条老街是我在湛江唯一看到的一条由青石砖铺就的马路,虽然能看出是近年重铺的,但它依然能映射出当年风情。
教堂没有开门,无法进去看那七彩玻璃的炫丽,只好沿延安路继续前行。
东方汇理银行广州湾分行
路北有一座白色的建筑,上有工行标识,原来这就是法国银行“东方汇理银行广州湾分行”的旧址。当年是银行,现在还是银行,只是今昔非比。
霞山基督教福音堂:继续走,延安路与逸仙路交汇处 ,看到是一座红坡顶建筑,这里是霞山基督教福音堂。
好像不到1000米长的延安路汇集了当年法占时期的典型欧式建筑,很值得去那里看看。天公不作美,霞山的老街我只走了延安路、绿荫路、逸仙路,霞山的其他老街小巷就留给再去湛江时吧。
中国大马路
不知为什么很喜欢这条街的名字,实际上这是法国人命的名。中国大马路在1945年易名为九二一路,为的是纪念抗战胜利和湛江光复(9月21日湛江日本人投降日)。
这条路的街边树主要为法国枇杷树,这种树秋天时,树叶是红色的,非常漂亮。
法国大马路
有中国大马路就应该有法国大马路,抗战胜利后改为中山路。法国大马路是当时最繁荣兴旺的商业区和娱乐中心,现在仍是赤坎区的商业中心,这里至今还遗留下不少当年的酒店。
这些酒店基本建造于上世纪30年代。
胜利大酒店,中山一路上。解放后更名为建设旅店。虽然现在这座建筑已不是旅店,但它的名字还在。其它老建筑都没有了标识,只能是凭着文字、图片资料去寻找。
在湛江的半个月的时间里,虽然也去了一些风景名胜地,但更多时间我是在这些老街古巷中徜徉。
在那曲直幽深的小巷中,有着一份静谧与沧桑,有着那么多却已被人们逐渐忘记的故事……
那些偶尔会在破碎的水泥路面下露出的曾经的青石,虽然只是些碎片,但承载地是历史、是真实和深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