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名特产

家乡区县: 陇南武都区

甘肃雕漆 雕漆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工艺,相传始于唐代。天水雕漆器具在长期发展中,继承传统,博采众长,经过历代能工巧匠的创新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成为我国雕漆工艺中一个出类拔军的品种。 甘肃天水雕漆选料严格、工艺精湛,具有造型奇特、图案古朴、漆质坚硬、漆面光亮、耐酸耐碱耐高温、既可观赏又可实用的特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天水漆器主要原料均有定规,一般采用东北红松、松木和本地小陇山盛产的优质天然漆,配以福建寿山石、浙江青田石、萧山红石、山东绿;东石、北京黄石、太湖蚌皮和珊瑚、玛瑙、珍珠、象牙、玉石、贝壳等。把五光十色的石料和象牙、玛瑙、珊瑚等雕刻装配成人物、花鸟、虫鱼等各种艺术图案,镶嵌在漆层厚达数毫米的器具上,并交替使用镶金、贴银、描金、彩绘等装饰方法,使图案更为逼真生动。部分产品还采用彩漆屏给和填漆方法制作。每一件产品要经过木工、漆工、石刻、镶嵌、描宝等100多道工序,至少要花4个月时间才能生产出来,大件器具需要1年时间才能完成。设计师何晓峰制作的一幅高2.8米、长6米、由l2后屏风组成的《群仙祝寿图》,花费了3年时间。工艺美术大师张国栋根据神话传说创作设计的巨屏《巡天图》,包容了当今所有最先进的雕漆工艺技术,用料考究,图案精美,堪称精品。 天水雕漆器具漆面颜色除传统的乌黑色外,还有朱砂红、翠绿、宝兰、驼黄等多种颜色,色彩绚丽,光泽如镜。天水漆器的图案装饰十分讲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八仙过海》、《杨门女将》、《九天玄女》等传统故事人物造型;有《松鹤延年》、《花好月圆》、《喜鹊登梅》、《锦鸡牡丹》等传统的花卉名画;也有《戈壁驼铃》、《牧马图》等当代生活题材;还有仿照出土文物绘制的作品。这些图像栩栩如生,美不胜收,使得天水漆器不仅是一种实用的器具,而且是精致的艺术品。 雕漆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工艺,相传始与唐代。 天水雕漆已成为我国雕漆工艺中一个出类拔萃的品种,以选料严格、工艺精湛、造型奇特、图案古朴、漆质坚硬、漆面光亮、耐酸耐碱耐高温,即可观赏又可实用的特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天水雕漆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雕漆器具小到手杖、茶盘、烟具、小圆桌、小凳、挂盘,大到花瓶、茶几、躺椅、沙发、古式书架、家俱、餐桌椅等一应俱全。特别是屏风更特色,有《群仙祝寿图》、《巡天图》、《八仙过海》、《九天玄九》、《松鹤延年》、《花好月圆》等200多种规格不同的产品,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等37个国家和地区。现在天水市有国有、集体、私营雕漆产品制造企业40多家,个体作坊160多家。 天水地毯 甘肃省天水市地毯厂生产的“飞天牌”地毯,图案新颖,织工精细,经平、洗加工,毯面色泽鲜艳,如绸缎,似剪花精雕细琢,花纹富有立体感,号称“软浮雕”。10多年来,该厂产品质量一直保持出口正品率在90%以上,是甘肃省地毯生产重点厂家之一,1985年获全省地毯生产优质奖。产品远销欧美、日本、中东及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洮砚 洮砚亦称为“洮河石砚“或“洮河绿石”,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因砚材产自洮河,故名“洮河石砚”,简称“洮砚”。用洮河之石制作的洮砚,发墨快、研墨细、不伤笔毫。 洮现在宋朝时已闻名全国,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相传,宋初即有人从临潭、临洮附近的洮河河底采石制砚。后来,因洮河泛滥,河流改道,可采石的地方找不到了。南宋赵希鹃《古砚辨》中写道:“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绿石北方最为责重,绿如兰;润加玉、发墨不减端没下岩,然石在临洮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蓄旧相传,虽知有洮砚,然目所未睹。” 制作洮砚的洮石有数种,一是鸭头绿,也称“绿漪石”’其色泽绿,有水波状纹路,石质坚细,莹润如玉,是洮石上品。在绿色纹路中夹杂黄色痕迹者,更为名责。二是鹦鹉绿,其色泽深绿,石质细润,其中带有深色“油墨点”的更惹人喜爱。三是柳叶青,色绿而又带有朱砂点,石质坚硬。四是淡绿色洮石,具有渗水缓慢的特点。 洮砚之名贵,除了石质优良和色彩绚丽的原因外,还在于现形繁多,雕刻精细。洮砚的砚式端庄厚重,古朴典雅,在工艺上有不同于其他石砚的独特风格。在所刻粗细得当的线条内填上黑色,这亦是洮砚不同于其他石砚的一大特点。 敦煌夜光杯 敦煌夜光杯又名阳关玉杯。它以祁连山所产优质墨玉、黄玉和碧玉为原料,继承传统工艺精工雕琢而成,是很名贵的饮酒器皿。据西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载:西周(约公元前1066年——前771

年)国王姬满应西王母之邀赴瑶池盛会,席间,西王母馈赠姬满一只碧光粼粼的酒杯,名日“夜光常满杯”。姬满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从此夜光杯名扬干古。夜光杯造型别致,风格独待,质地光洁,一触欲滴,色泽斑斓,宛如翡翠,倒入美酒,酒色晶莹澄碧。尤其皓月映射,清澈的玉液透过薄如蛋壳的杯壁熠熠发光。唐人王翰诗云,“葡萄美酒夜光杯”,诗以杯名世,杯因诗增辉。敦煌出产的夜光杯色泽有翠绿、鹅黄、羊脂白等,光泽长久不变,造型丰富多彩,声誉最隆。 敦蝗工艺骆驼 骆驼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主要运输工旦,也是大漠中特有的动物之一,它耐高温、耐严寒、耐饥渴、性乖巧,有“沙漠之舟”的美誉。其坚韧不拔、忍辱负重的吃苦精神和憨厚硕壮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普作为中国艺术节的吉祥物。敦煌民间的手工艺者,以棉为胎、外裹特制绒布制成的骆驼形态各异,造型淳朴,憨态可掬,令人爱不释手,是当地独具特色的旅游纪念佳品。 敦煌书画 敦煌书画主要有仿吉壁画、丝路风情画、裱画、仿真壁画残片(泥皮画)、书法,卵石画及文物拓片等,其中以仿古壁画见长。仿古壁画以丰宣多彩的莫高窟艺术为临摹对象,复制加工而成。其形式有客观临摹、复制临摹、创意临摹3种。壁画的线条流畅,色彩明快,具有一定的装饰美和原始美。敦煌书法主要以藏经洞出土的遗书为主,还有大量挖掘出土的敦煌简牍。其书体风格独特,包罗万象,被称为“经书体”。敦煌遗书中的硬笔书;去,是中国书法史上未普记载过的。汉末至西晋普出现过两位书法大家张芝和索靖。张芝被奉为“草圣”,他写的《冠军帖》气象雄浑,气势纵横。而索靖善八分书,有《月仪帖》、《出师颂歌》行世。自古以来,敦煌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受这种风气的重陶和影响,现今敦煌研习书画之风兴盛不衰,其书画作品也颇多佳作。 敦煌彩塑 以莫高窟彩塑为标本设计仿制的敦煌彩塑,有佛像、菩萨、反弹琵琶、大方士等,工艺精巧,造型美观,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深受中外游客的青睐。敦煌彩塑最突出的特点是塑像和壁画浑然一体,相映成辉,既体现了绘画艺术的外在美,又体现出雕塑工艺的独特魅力。雕塑家凭着深厚的艺术功力塑造出形神风貌、性格特征各异的千姿百态的彩像,其雕塑惟妙惟肖,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观赏价值。 敦煌地毯 敦煌地毯历史悠久,世代相传,采用传统手工艺加工而成。敦煌地毯的原料力纤维长、光泽好、拉力强的高级羊毛线。用此线织出的成品色泽协调,花纹灵活,毯面光亮,质地柔软,宫有弹性。敦煌地毯经特殊工艺处理后,外观古色古香,给人一种暗中透亮、安静舒适的感觉。其融敦煌壁画的绚美和西北山川的粗犷于一体,兼有阿拉伯风格的色彩图案。敦煌地毯色彩鲜艳,制作精细,图案多样,边饰讲究,质地坚实,经久耐磨,是居室装饰和壁挂精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兰州刻葫芦 兰州刻葫芦是兰州久负盛名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品,从晚清至今,在民间流传百年。采用特地选育的小葫芦品种,以针代笔,描绘出人物、山水、花卉等,并配以诗文书法,刻工精细绝妙,注重传神写意,艺术感染力强;具有浓郁的民族地方特色,是古今馈赠、收藏之佳品,深受国内外鉴赏者所喜爱。 据考,兰州刻葫芦始见于清朝光绪年间。传说当时有个姓王的裁缝,经常在鸡蛋葫芦上携刻花草,供自己赏玩。这便是兰州刻葫芦的始祖。到民国初年,有人别出心裁,在鸡蛋葫芦上刻以刀马人物与风景名胜,作为儿童玩具出售,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后来,在张广建督甘时期(公元l914—1921年),由于他的提倡,加之艺人李文斋创造性的劳动,使刻葫芦从市井跃入上层社会,成为官僚士绅互相馈赠的艺术珍品。 兰州刻葫芦所用的“葫芦”,是一种草本植物的果实,质地坚硬,表面光滑,色呈土黄,形似鸡蛋,故称鸡蛋葫芦。该葫芦一般以圆形的居多,椭圆形的较少。兰州葫芦以青白石乡白道沟徐家坪生产的葫芦最为有名。 雕刻葫芦的技法分为两种:一种是用大、中、小三种特制的钢针,在葫芦表皮上,以纤细的线条阴刻出所要描绘的山水、花卉和人物,然后涂上松墨,使线条变得很明显。行家把这种技法称为“描写”。另一种技法是用刻刀将葫芦的壳镂空,以粗犷的空隙线条勾勒出要描绘的山水、花卉和人物。行家吧这种按法称为 “雕刻”。画面刻好后,再在葫芦上饰以环形图案,最后配上塑料或银质的底座,作品便告完或。阮光字等人组成兰州特种工艺社,雕刻了“西厢记”、“水浒”、“红楼梦”、‘西游记”等作品,使兰州刻葫芒大放异彩,其中阮文辉运召其创造的“水墨写意”、“仿名人书画”、“彩雕”、“微刻”等技法所雕刻的《150个儿童游戏图》,《唐诗204首》,《敦煌飞天120身》及《桃源行》、《夜游国》、《八仙歌》等四套六个微雕葫芦被定为国家珍品,由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罗鑫鑫(2015-05-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