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五月碧苍苍,蚕老枇杷黄。每到这个季节,闻名遐迩的塘栖枇杷进入成熟采收期。一夜之间,挂满树枝的青果,变成了黄灿灿的金果。因此,每到此时,一年一度的塘栖枇杷节,也是成了果农忙于采收、市民争相品尝美食的乡村旅游盛会。
而塘栖枇杷,受气候、土壤和品种等因素影响,出现由西向东渐熟的现象。由此,今年塘栖枇杷节之际,本着“服务基层、服务果农”的理念,余杭晨报与塘栖镇联合行动,对各枇杷主产村进行一次集中宣传,由西向东逐个介绍,帮助果农推销枇杷,重点推介枇杷特色、采摘资讯、乡风村情、农家乐等内容。
一、品枇杷之味
每到5月,塘栖镇塘北村到了蚕杷期,家家户户忙于采枇杷和养蚕,村民传承着种桑养蚕的农耕习俗,迄今保持着原生态的蚕杷时节的农忙盛景。
塘北村地处塘栖镇北部,东与运河街道杭信村相邻,北与德清县雷甸镇交界,是塘栖枇杷主产村之一,全村现有枇杷种植面积3600多亩,盛产的枇杷不仅产量丰富,而且品质颇佳。
同时,塘北村还被列为浙江省蚕桑丝织文化生态保护区,并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实验点,设有传统的蚕桑丝织技艺展示区。
因此,在塘北村,不仅可以品味枇杷的香甜,还可以追溯古老的蚕桑技艺,文化与自然在这里融为一体。
塘北村南和北紧临京杭大运河,水乡风貌优美,生态环境优越,农业资源丰富,是蔬果之地,丝绸之村和鱼米之乡。全村枇杷种植统计面积3600多亩,其中精品枇杷种植区1000余亩,是塘栖镇最大的枇杷村。
塘北村盛产的枇杷品种丰富且优质,如软条白沙、硬条白沙、红毛丫头、大红袍和杨墩等,村内的枇杷庄园采用现代化的生产设施,严把产品质量关,以生产优质塘栖枇杷为主要目标,这里的精品枇杷尤其香甜味美,力争成为塘栖枇杷品质的风向标。
二、溯蚕桑之艺
塘北村的蚕种饲养量居全区之首,是塘栖镇的第一养蚕大村。村道两旁除了挂满金黄果实的枇杷树,就是绿得发亮的桑树,村民们大多延续着种桑养蚕的传统,并承袭了一系列与此有关的风俗习惯。
塘北村是全镇唯一被列为浙江省蚕桑丝织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乡村,设有传统的蚕桑丝织技艺展示区,不仅展示有养蚕的完整过程,还有传统的蚕桑丝织技艺,如清水丝绵制作技艺、扯绵兜、缫土丝等手工技艺。这些技艺历史悠久,仅在塘北村有较完整的保存,其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2009年该技艺作为“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的重要部分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世界级的文化瑰宝。
蚕桑丝织技艺展示区位于塘北村龙光桥,沿塘五公路即可到达,交通便利。在初夏时节,一边采摘收获金黄香甜的枇杷,一边感受古老蚕桑文化的魅力,让乡村生态游有味又有趣。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